分享按钮

孝老爱亲彰显平凡之美

——记迪庆“最美母亲”荣誉获得者王春

▲ 经过王春言传身教,儿子放学回家就帮老人洗脚。

▲ 王春做家务。

● 记者 陈义

她,一位普通的贤妻良母,肩负着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用爱的付出相夫教子、敬老爱幼,几十年如一日把爱心一点一点地倾注在年迈的老人及家人身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她就是香格里拉市财政局职工、迪庆“最美母亲”荣誉获得者王春。

孝敬老人 弘扬美德

王春生活在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上有94岁的老祖、年近70岁的父母,下有9岁的儿子。王春用真爱和亲情把家庭经营得幸福美满,践行着为人孙女,为人妻媳,为人母亲的角色。王春尊敬信任家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互相通气协商,闲暇时就陪同老人,让老人解除孤寂,用实际行动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

有一次,丈夫被审计署特派办抽到贵阳开展审计工作,父母亲到丽江照顾姑子坐月子,只剩下94岁高龄、腿脚不便、大小便失禁的老祖和她在家。有一天,她下班回家的时候,闻到一股特殊味道,顺着味道找到卫生间,才发现马桶、洗衣机、洗脸盆、地板上全是大便,她没有嫌脏,耐心地帮助老祖把干净的衣裤换上,再把座位上、床上、卫生间打扫干净,又把被单、脏衣裤洗净。老祖逢人就竖起大拇指说:“我家孙子媳妇对我扎实好呢。”老祖过世后,爷爷又患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稍有缓解,但又患糖尿病及“三高”,继而出现心衰、肾衰、门脉血栓、肝腹硬化等现象,多次往返大理、昆明等地住院治疗。不论是春节、元旦、清明等时间节点还是日常生活,需要一家人轮流陪伴在老人身旁,为老人擦身翻背、按摩腿部,及时换药、洗脸洗脚换衣,搀扶大小便、端屎端尿。但她从没嫌弃老人,也没一句怨言,还经常安慰老人。结婚至今,她一直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视如自己的亲生父母,从未红过脸,同吃一锅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公婆也一直视她如己出。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她对丈夫常说的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双方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要记在心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循循善诱 培养孩子

在教育儿子方面,王春既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又是一位严格的教师,还是一位知心的朋友,与儿子同喜同忧。她认为,要从小事抓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凡是要求儿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孩子每天回家看书、做作业时,她一般不外出,不看电视,而是静静地做家务,营造安静、勤学的氛围。她经常与儿子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注意发现儿子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赞美,使儿子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力量。儿子在学校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的爱。她注重培养儿子优秀的品格和行为习惯,遇到挫折,开导儿子正确面对得失,鼓励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她时常教育儿子,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尽力伸出援助之手。在浓浓的慈爱滋育下,儿子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王春深知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只有为下一代子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谐完美。王春时常教育孩子要对人礼貌和善,对长辈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在大人的影响下,儿子时常陪爷爷下棋、环湖散步、种菜、浇花水,还陪奶奶和妈妈包饺子、做美食,乐意充当家庭小帮手。有好吃的先给老人吃,每年重阳节不忘记给爷爷奶奶送上一束鲜花,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开心愉快安度晚年。在人生道路上,她是儿子的引路人和标杆,为儿子撑起了一片天空。2017年儿子参加楚雄州跆拳道比赛获同级别冠军,被评为“孝行少年”;在参加安宁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时获得“优秀球员”称号;在学校被评为“优秀学生”。

记者感言

她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默默无闻地恪守着“事父母竭其力”的格言,深怀爱老之心、力守夫妻之德、力行教子之举,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最美母亲应该具备的品质。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8-10-17 ——记迪庆“最美母亲”荣誉获得者王春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751.html 1 孝老爱亲彰显平凡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