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迪庆州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

(按姓氏笔划排名)

提布

格茸

何永群

阿五

安卡拉

白姆是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永仁村民小组村民。2003年,接二连三发生的变故打破了她家原有的祥和。她的女儿突遇意外辞世,女婿离家出走,丈夫因受不了打击也离开了人世,抛下两个年幼的外孙由她抚养。为了生活,也为了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自小体弱多病却为人善良的白姆奶奶打起精神,用自己的纺织手艺支撑起祖孙三人的生活,用顽强的毅力与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带给她的重重灾难。

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中,她不断改进自己的手工纺织工艺技能,所制作的腰带、纺衫、围腰、鞋带、绑腿、毛毯、桌巾、背包、五彩毯子等手工艺品细腻传神,具有典型藏家纺织品的艺术美感,深受大家的喜爱。虽然白姆奶奶是三级听力残疾患者,但她依然热衷于藏民族服饰的制作与传承。她在永仁村民小组成立了一个手工纺织工艺教学点,先后收了10多名学徒。2014年,白姆被评为德钦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5月,在全省“魔豆妈妈”创业大赛中,白姆以朴实的创业故事,精湛的民族文化手艺技能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获得云南省十佳“魔豆妈妈”的称号,顺利晋级全国“魔豆妈妈”创业大赛资格。

在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村民安卡拉,他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作,走出了一条依靠养殖脱贫的路子,多次被评为村里的劳动模范和致富能手。

安卡拉在年轻的时候上山砍柴误伤了右腿,由于治疗不及时,造成下肢残疾。虽然身患残疾,但安卡拉从不放弃,他举家迁往山上的木楞房独住,发展养殖业,自力更生。每天夫妻俩放牛、放猪,管理蜂箱,任劳任怨,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安卡拉从没向党委、政府提出过什么要求,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了一家的生活。他的坚强和努力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肯定和赞赏,成为远近闻名的身残志坚能人。

自吹响脱贫攻坚号角以来,香格里拉市五境乡仓觉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的生活日渐宽裕,全村9个村民小组都通了硬化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饮水安全,基本达到了脱贫出列条件。而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委会主任阿五的无私付出与担当。

阿五自2016年4月担任仓觉村委会主任以来,始终把改变山区贫困面貌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研究政策,走访农户,宣传动员,抓建设、促生产,带领贫困群众成立藏香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帮助群众增收。目前,该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55户,其中,带动精准扶贫户33户。

2015年至今,合作社主动挂联子母雄村民小组香龙、五斤和农仁永忠3户贫困户,由合作社承担贷款利息,帮助他们修建房子;2016年开始,合作社主动帮扶成绩优秀且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家庭;2017年开始,合作社每年捐助1200元给世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用于帮助中国偏远地区的贫困儿童。

阿五带领群众帮扶济困,做好事、办实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来自香格里拉市金江镇的纳西族姑娘何永群,因为父亲生病需要照顾,毅然放弃自己在省城的事业,选择回家边创业、边照顾父母。

在大学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2015年,何永群成立公司,10月开始在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养豪猪。目前,她的豪猪养殖数量已从最初的150组(每组3只)发展到1000多只。她的“香格里拉沃夫豪猪生态农庄”在“盐商杯”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现代农业初创组银奖。

创业之初,自幼家庭贫困的何永群遇到了一道又一道坎,缺少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为了凑足创业资金,何永群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办理相关手续、找人借钱、贷款……虽然吃过不少苦,但是这个执着而坚强的女孩硬是扛了过来。

何永群不但自己养殖豪猪,还不断尝试带动周边的农民一起养。她为村民提供优质豪猪种和技术指导,并承诺回收豪猪,免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已有31户农户参与豪猪养殖,60户农户正在改造圈舍,准备加入豪猪养殖行列。

谈到豪猪养殖的未来,何永群充满信心:“我就是和豪猪‘杠上了’。下一步,我们打算和藏医院合作,开发豪猪刺的药用价值,加工豪猪刺药酒。”

以她的经历和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电影《达拉的青春》上映后,鼓励了更多的创业青年不断奋进。

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卫生室被群众称为“小医院”,村医余泽英在那里为群众解决了“看病难”问题。从医23年来,余泽英累计接诊9万多人次,从朝气蓬勃的少女到医术精湛的邻家大姐,她成了群众随叫随到的“乡村120”,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施坝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外出就医费时费力费钱。小小的村卫生室成了群众看病的首选。余泽英平均每天接诊20余人,除了要清创缝合小伤口,处理好高血压、感冒、胃肠炎、胃出血等病情,还要做好孕妇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有的村民暂时拿不出医药费,余泽英总说:“有钱没钱,都得先把病治好了。”她也从不催债,并尽力帮助家庭困难的病患减免医药费。

寒来暑往,风霜雨雪,23年来,无论是村里的老人突发病症,还是小孩半夜感冒发烧……余泽英都不辞辛劳、不顾艰险、随叫随到,为病患提供悉心的治疗照顾。她还积极为建档立卡户患者争取治疗补助,并向村民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群众明白政策、享受政策。

余泽英是施坝村群众信赖、尊敬、离不开的人,义无反顾地守护基层群众的健康。

过去的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通达条件差,环境恶劣,老百姓过着十贫困的生活。现如今,该村精准户格茸带头在村里组建了“精准扶贫感恩连”,经常开展义务劳动、种树挖沟、清理垃圾,尽自己所能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村容村貌大变样,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目前“精准扶贫感恩连”共有45名成员,除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外,他们还入户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让群众知道过上好日子一定不能忘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精准扶贫感恩连”已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座“连心桥”,引导群众“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曾经的千万富翁斯那定珠不图城里的安逸享受,毅然回到不通路、不通电的家乡巴拉村,耗尽所有家财、背负亿万债务,用10余年的时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绝壁悬崖上为家乡修了一条宽6.5米、长58公里的旅游公路,把与世隔绝的家乡创建成巴拉格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帮助乡亲们及周边村民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脱贫致富路,使家乡优越的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彻底改变了家乡落后面貌,探索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斯那定珠先后获得“云岭楷模”“中国好人”“云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维西县叶枝镇拉波洛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提布的带领下,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创造了一个与农民利润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016年提布驻村后,通过与村“三委”深入调研,决定成立拉波洛村股份合作公司,向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及村党总支发放200本股权证。老百姓拿到股权证后,不仅可以通过打工增收,还可以获得二次分红。因病或因残而无法从事劳动生产的贫困人群也能从中受益,可以保底分红、保底脱贫。

到2017年底,拉波洛村集体经济完成70亩油用牡丹育苗基地建设,种植白芸豆403亩、中药材486亩、玉米高产创建1298亩,群众增收脱贫有了产业支撑。

提布对拉波洛村扶贫工作充满信心,他说:“拉波洛村在发展中药材、白芸豆种植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核桃藏香猪产业,销售渠道逐步打开了,群众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全镇范围内做一个肉兔产业,覆盖全镇的贫困户,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困帽子,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雷雨是维西县永安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2017年年底他提出,要在一个月内走访完永安村最困难的53户贫困户的承诺。由于该村山高路远,队员们都认为他不可能完成。为了在最短时间摸清贫困户的情况,雷雨驾驶私家车走村入户,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今年正月十五那天,还在单位加班的雷雨接到岩瓦村村民苟丽芝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去家里吃晚饭。由于还有工作要忙,雷雨便婉拒了苟丽芝的好意。晚上9点多,苟丽芝夫妇给他送来了汤圆,还埋怨他大过年的在办公室里吃泡面。听着像妈妈一样的唠叨话,雷雨在感动之余更坚定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

在一次次实战过程中,雷雨带领驻村队员和村“三委”顺利推进了永安村扶贫工作。

截至今年5月底,永安村二代野猪养殖基地和傈家黑乌鸡联合养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投放了85头二代野猪,饲养了5000只傈家黑乌鸡。雷雨还创新了糯山药“网箱密植法”,试种的12亩糯山药长势良好;牵头搭建的“支部+实体体验店”销售平台,拓宽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雷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2014年1月,原维西县叶枝镇林业站站长和政国到同乐村担任党总支书记。他带上简单的行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努力学习傈僳语,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到任后,经过多次考察,和政国因地制宜提出:在同乐村发展高山中药材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但当时村民们大多安于现状,白天睡大觉,晚上喝酒、打牌,对发展产业一点也不上心。

为了改变村民懒惰的生活状态,每天早上7点左右,和政国就拿着竹竿挨家挨户敲门,叫村民早起打扫卫生,督促他们上山种药材,搞好管理。期间,他还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打通了村里到药材基地的10多公里山路,安装了现代化喷灌设施,丰富药材品种,并把1月8日定为同乐村中药材“斗药节”,打造同乐村中药材品牌。目前,全村中药材种植已达2400余亩,户均7亩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农户最高收益近10万元。群众从种植药材中尝到了甜头,也从心里接纳了“敲门书记”。

同时,和政国还组建了“阿尺目刮”展演、傈僳族饮食文化、傈僳族特色养殖等特色党小组,成立了同乐文化产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端上发展旅游的金饭碗。现在,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同乐村观光、游览。同乐村1200多名村民的人均收入也由3年前的3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6800多元,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和政国先后获得2016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2017年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迪庆州脱贫攻坚特别新闻人物

2017年10月24日,在给新洛村群众宣讲完党的十九大精神后,维西县财政局原局长和先念同志与同事一起徒步前往扶贫点的途中遭遇落石。危急时刻,他一把推开身边的同事,自己却不幸被落石击中头部,于当天21时40分经抢救无效离世。

生前,人们时常能在县财政局挂钩扶贫点——维西县叶枝镇新洛村看到他的身影,他与驻村工作组和村“三委”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制定精准扶贫规划,亲手抓落实,帮助该村村民发展当归、桔梗等产业,新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发展产业之初,考虑到群众缺乏种植中药材的技术,和先念就到药材地里,手把手教村民种植药材。不少村民都以为他是请来的技术员,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

理想决定方向,信念决定选择。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和先念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在精准扶贫攻坚道路上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和先念先后获得2018年度“云岭楷模”等荣誉称号。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8-10-18 (按姓氏笔划排名)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781.html 1 迪庆州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