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迪庆州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提名

(按姓氏笔划排名)

郑炯惠 维西县康普乡普乐村工作队员

张贵良 维西县永春乡拖枝大村村民

和云珍 维西县康普乡阿倮村妇联主席

徐永发 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安乐村村民

和勋 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总支书记

松建忠 忠浩野生中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永宗 德钦县羊拉乡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和建忠 哈布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勇 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工作队员

李瑞英 德钦县霞若乡各么茸村党总支书记

和春芬 维西县塔城镇川达村村民

李炳群 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工作队长

2017年,李炳群进驻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后,他发现许多村民热衷打牌喝酒,文化生活单调,脱贫致富愿望不强,奔小康内生动力不足。于是,他发挥技术专长,组织村民唱红歌,把村民们从颓废消极的业余生活中拉出来。他成立的合唱团成员已达170余人,含梓里和相邻的巴丁、倮那两个村85户建档立卡户村民。唱红歌增强了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意识,助推乡村移风易俗。

李炳群还上党课、宣讲十九大精神、解读各项惠农政策,为全村父老乡亲争取项目跑资金,扶持村内运营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中药材90亩、香米323亩,土鸡养殖2000多羽,发展生猪、黑山羊、肉牛等养殖项目,带动村内73户建档立卡户增收,联系自身所在单位(迪庆州民族中学)资助贫困大学生7人,金额达3.5万元。

如今,梓里村村民精神面貌大变样,唱红歌成了一种乡村时尚,有效促进了精神脱贫。

和春芬夫妇在养鱼、开农用客车相继失利后,2011年2月决定搞养猪厂,家里没有资金,就向塔城信用社贷了5万元启动资金,建设猪圈12间,买了第一批小猪50头,当年出栏40头肥猪,利润3万元。

“要养猪赚钱,一要有技术,二要上规模。”和春芬说,“起初,我一没技术,二没钱。但我很幸运,在维西县妇联的帮助下,让我到云南农业大学学习养猪技术”。学习回来后,向信用社先后3次贷款26万元,建设养猪场和饲料加工车间。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和春芬不忘乡亲父老。2012年在村总支的指导下,注册了和家养殖合作社,带动以妇女为主的社员25户,为每户发放了1头母猪。2015年带动合作社社员50户,每家都实现年出栏小猪几十头,肥猪5至6头,她还无偿为社员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每户创收3万元。

2016年,她家养猪纯收入达到8.9万元,靠着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和春芬一家从贫困的原点起步奔向小康,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德钦县霞若乡各么茸村有这样一位始终把群众脱贫致富放在心上的女干部,她带领村民把一个集边远、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山村建设成为幸福的热土,她就是各么茸村党总支书记、村妇联主席李瑞英。

为让村民转变观念,李瑞英自己承包了几十亩土地边探索边示范,率先种起了桔梗、金铁锁等药材。然后挨家挨户传授药材种植和管理技术。在她的带领下,全村药材种植产业也步入了正轨,各家各户收入节节攀高。2015年,各么茸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0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368元。其中,药材总产值达142万元,蜂蜜产值达110万元,核桃产值达89.3万元。

李瑞英还组织各村民小组的党员开展义务植树、走访慰问五保户和老党员等公益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2016年,在迪庆州佛学院工作的肖勇毛遂自荐返回第二家乡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驻村扶贫。他走村串户,跋山涉水,了解村情民意,收集贫困户信息,扎实做好扶贫基础工作。

2017年4月,爱人突患大病,他不得不离开村子。2018年初,他再次递交申请书,要求驻村扶贫。带着初愈的爱人,肖勇给困难户买药买电视买衣物,夫妇俩从点滴做起,真情帮扶。经过深思熟虑后,肖勇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租赁了80多亩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养蜂产业为主,种植食用玫瑰、荞麦、向日葵、油菜花作为辅助蜜源采集地。优先照顾全村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种养殖基地务工,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有增收来源。他还发挥专长,带领云岭乡干部职工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如今的红坡村,道路硬化了、环境整洁了、集体经济成型了、贫困户生活改善了。

和建忠是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委会的一名农村党员,也是维西县哈布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动群众致富。

哈布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为本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还与塔城传统服装制作、核桃油古法压榨等手工作坊合作,让客人参观、体验并且消费手工艺品,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发展。仅2015年,公司就向塔城村庄采购核桃油、蜂蜜、松茸,猪肉等产品,为村民创造收入20多万元,向附近村庄的直接采购支出及补贴费用达42万元。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和建忠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身体力行带领员工开展义务植树、美化环境。

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公司的民宿和农副产品受到国内外客人的青睐,也拓宽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永宗于2012年到德钦县羊拉乡负责合作医疗、计生、人事、工会等工作。2017年,主要负责羊拉乡劳务输出服务。

在羊拉生活工作时间久了,让她切身体会到羊拉老百姓的不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渴望让永宗夜不能寐。工作之余,她走村串户,跟老百姓促膝交谈,动员有能力的人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外出打工赚钱,带动家庭脱贫。她积极收集联系州内外用人单位,做好沟通服务工作。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羊拉乡劳务输出1800多人次。当地群众通过在西藏昌都、芒康和州内保安公司等务工,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家庭条件。提起阿妹永宗,羊拉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她拓宽了致富的门路。

2011年,松建忠注册成立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在小中甸镇从事高海拔高寒地区中药材引进试种和野生药材驯化种植,经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销售。

产业发展壮大后,松建忠通过土地流转、解决本地农户务工、培训种植技能人才、回收农户种植的中药材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村党总支于2016年9月投入公司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实现产业脱贫。

2018年公司推广农户种植当归331亩、秦艽72亩、附子73亩,覆盖和平村、团结村10个村小组200多户农户,其中15户建档立卡户。

目前,在松建忠的带领下,全镇累计推广种植中药材1200余亩,并建成了省级“科技示范园”。

和勋是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总支书记。近年来,巴珠村在和勋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1年至2007年,和勋连任村委会主任期间,凝聚村“两委”班子和群众智慧,大力发展以巴珠土鸡、巴珠蜂蜜、巴珠中药材、巴珠木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培养和发展了一批思想积极、有一定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骨干,并成立了药材产业党小组、经济林果产业党小组、畜牧产业党小组、生态保护党小组等4个特色产业党小组。目前,全村野生药材人工培育户达200多户,直接受益人口达1100多人;土鸡养殖户已经达到98户,养殖规模达到8000多只,年产值达到17 万元;蜂蜜养殖规模达到800 箱,年产值达到16 万元。在和勋的带领下,2006年末,巴珠村21个村民小组已全部实现通电、通水,20个村民小组通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和勋还积极争取资金开办学前班,筹集资金修缮小学校舍、改善村民就医条件。

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和勋走在前、干在前。他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徐永发是金江镇安乐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但他却是一位残疾人。提起徐永发,可以说安乐村大多数人都知道,家庭贫困、手眼有疾,是个彻头彻尾的贫困户。但他主动提出退出精准扶贫户,还带动了其他精准户增收的事,成为安乐村最“不同”的致富带头人。

2007年的一次事故,导致了他的残疾,让本来家庭贫困的他变的一贫如洗、家徒四壁。2015年以来,精准扶贫雪中送炭,为徐永发解决了诸多燃眉之急,房屋得到修缮,自己也有了引以为傲的小产业。徐永发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走过了常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他心里很难想象的丰裕生活,如今变为现实,他的小日子有了奔头,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个贫困户,不忘记曾经互帮互助的邻里乡亲。

2018年是和云珍担任维西县康普乡阿倮村妇联主席的第18个年头。自担任村妇联主席的第一天,她就向姐妹们承诺:“我一定尽最大努力为姐妹们办事!”为了这句承诺,和云珍18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数年来,遇到通组公路受阻,和云珍就带着村里的妇女们投身抢修公路等义务劳动中;春耕时节,她就带着妇女们帮助残疾人家种包谷。10多年来,和云珍不顾艰难险阻,不分白天黑夜,帮助当地12个傈僳族妇女到医院分娩,降低风险,还到医院细心照顾她们。

2016年3月,和云珍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5户,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40户。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购销等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物质脱贫了,精神也要脱贫。和云珍走村入户手把手教群众如何做到庭院整洁、厨房整洁、卧室整洁、客厅整洁和个人整洁。

她做的点点滴滴,群众一一铭记在心里。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贵良得知维西县与兰坪县交界处有一种羊叫乌骨羊,肉质好、营养丰富,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经多方考察,他开始养殖乌骨羊,并成立了维西县富民特色农业有限开发公司。

通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自永春乡打响扶贫帮困的号角,张贵良也有机会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张贵良领导的富民特色农业有限公司与包括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在内的有意愿养殖的农户签订乌骨羊生产销售合同,以“滚雪球”的方式加快乌骨羊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维西富民特色农业有限开发公司共向村民发放了1000多只种羊,覆盖永春乡6个行政村、37户村民,其中,包括32户建党立卡户。发挥了农村致富带头人榜样示范作用,使更多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郑炯惠是来自云南省财经职业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 2018年3月4日,她从昆明来到维西县康普乡普乐村,秉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在普乐村宣讲扶贫政策,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想办法发展生产,创建美好家园!

她积极跟随经验丰富的队长,参加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及养殖产业布局,发放种猪和土鸡,发放化肥,发放药材种子和种粮苗,采集农户信息,帮助村民撰写各项申请,期间,还学习了解国家政策以及省、州、县、乡各级政策和方案,参加各种扶贫工作专题培训学习,参加康普乡“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对全村4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头看”入户调查。每天还利用空余时间走进农户家,熟悉村民的家庭情况和他们的愿望,真心与他们做朋友。

为了创建四美村落,她每天深入农户家中,按照最美家庭创建标准,挨家挨户进行家庭庭院及内务整治的培训指导,从家庭到个人卫生,从院坝到厨房,从客厅到卧室,从猪圈牛栏到卫生间,楼上楼下,门窗梁柱,无字一遗漏,不留死角,引导村民去美化,去布置。

辛勤的付出,终于使普乐村“四美”创建工作做出了成效,做出了亮点。如今的普乐村谷岔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眼前,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8-10-18 (按姓氏笔划排名)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782.html 1 迪庆州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提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