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兴
转眼间,2018年就要过去了,时间过得太快,太快!一年多前,我曾经是维登村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条件都很好。为响应组织号召,我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腊八山工作。
刚接到通知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别人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我的工作环境为什么越来越差?”
到了腊八山,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同志认真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我。我想:“人家资格比我老,贡献比我大,能力比我强的同志都能坚守腊八山,奉献腊八山,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回味“我的2018”,有笑有泪,有艰辛,更有收获。
艰难中,我品尝到了付出的甜蜜
在维登村当了两年多的村官,我积累了一些基层工作经验。我主动接受腊八山村“两委”安排的工作,驻村扶贫工作简报、贫困户信息表、各类产业发展表格都由我处理和完成,同时我还负责维护好国办系统、省办系统和管理好373户建档立卡已脱贫和未脱贫的贫困户信息,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纸质档案。
有句古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腊八山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来到腊八山村从事最多的是精准扶贫工作,面对这么多贫困户想要完成任何一项扶贫工作,确实是难,但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我义不容辞担起了这份责任,以“白加黑”、“五加二”的状态投入工作,真是“脱家脱皮脱休”。一年多来,我走遍了373户建档立卡户,近期开展了动态管理工作,对符合脱贫的贫困户再次入户调查,确认是否符合脱贫条件,贫困户确认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队们分片区开展工作,分成三个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被分到托底组和油乐组两个最偏远贫困户最多的村民小组,这两个村民小组绝大多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到了这两个村民小组的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收入测算、填写贫困户信息表,到贫困户家中坐下来交流谈心,感受到贫困户生活上的变化,体会到扶贫的成效。
艰难中,我品尝到了付出的甜蜜。谁不想过上安逸的日子?谁不想拥有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谁都想!但为了打赢精准扶贫这场硬仗,我和我的同事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然而,当我看到腊八山群众的笑脸时,“这种付出值得”的想法便弥漫心田。我印象最深的是托底组脱贫户古绍林户,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主动提出脱贫。他创办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洋芋,合作社与天使薯业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还带动托底组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经过对他家收入测算,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元,大大超出了建档立卡户收入标准。
古绍林心怀感恩,他说:“这得益于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对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对我家的大力支持,感谢党,感谢政府!”古绍林的一番话让我感受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以来所做出的成效,腊八山贫困户对于脱贫的决心和信心更足了。
看到腊八山的变化,我心里很甜
我很早就听说过腊八山村这个地方,是维西县最贫穷、最艰苦的地方。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这里的变化改变了我的看法。看到腊八山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心里很甜。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长26公里、宽四米五的腊八山环线修到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环线旁架起了护栏。
这么好的通村公路在全县来说实属罕见,这得益于挂钩单位迪庆州交通运输局对腊八山交通上的投入。
路的“瓶颈”解决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老百姓发展产业方面的问题。我们到村民小组入户调查了解腊八山村扶贫产业情况。我们来到油乐片区,与主任、老百姓做了产业方面的交流,实地查看了腊八山村木香种植产业、肉牛养殖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做好“一村一品”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腊八山村地理环境、生态环境适合肉牛养殖;肉牛价格稳定,市场需求大,不愁销路,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腊八山村“两委”召开产业推进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发展肉牛产业大有可为。
于是,该村成立合作社,由党总支牵头,形成“总支+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与农户签合同后农户对合作社购买的牛犊进行领养,饲养期间不得私自出售肉牛,肉牛养大后由合作社进行收购、销售,销售所得金额农户占80%,合作社占10%,集体经济占10%。合作社所占资金用于滚动资金,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以及养殖规模;集体经济所占部分用于开展公益事业。另外,村里还大力发展了中药材产业。扶贫产业的实施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腊八山村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我坚信在驻村扶贫工作队支持下,一定能做到让腊八山村37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完善自己,更好地服务群众
来到腊八山村一年多时间,我感悟最深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虽说对腊八山村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但对腊八山村的认识还不如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前辈们。这使我感到很愧疚。今后,我会在完成自己手头工作的同时,加深对腊八山村情、基本情况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开展好腊八山村扶贫等各项工作。
语言不通也是我开展扶贫工作的一大障碍,腊八山村全村都是傈僳族,平时沟通交流基本使用傈僳语言。很多村民不会汉语方言,更不要说讲普通话了,到贫困户家中还要让村民小组干部翻译,阻碍了我与贫困户直接交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现在我已经听得懂一些傈僳语,但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傈僳语,加强与当地群众沟通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送走“我的2018”,我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拥抱2019?有的朋友对我说:“你到腊八山当村官人都变了,变得沉稳,变得实在了,变得俭朴了。”感谢朋友对我的关心。也许我还要在腊八山工作一年两年或者更长时间,然而,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在当村官之前,我的人生经历就是从家庭到学校,在优越的环境里成长,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走出校门当了村官的经历,尤其是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腊八山的工作经历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最宝贵的财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