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香格里拉市“五个聚焦”提升组织力

本报讯 (通讯员 江初卓玛) 精准扶贫以来,香格里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围绕“抓两头、带中间、促提升”的思路,着力压责任、补短板、抓规范、强保障、树品牌,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建,不断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水平,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聚焦藏区维稳,突出政治引领,全面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思想建党不放松,以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根本,通过“学”打牢基础,突出“做”这个关键,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举办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开展党内经常性教育。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加强正反面典型教育,锤炼党性、改造思想,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维护稳定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三是深入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深入开展以“讲政治、忠诚核心,感党恩、拥戴核心,促和谐、维护核心,勇担当、紧跟核心”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传递党的声音,宣讲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脱贫攻坚中增强贫困户的脱贫自信和感恩情怀,从思想深处将“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良好思想基础。全市涌现出了一批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典型事迹。比如,五境乡泽通村贫困户自发组织的“感恩连”,走村入户开展感恩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省委组织部云岭先锋夜校访谈栏目组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聚焦主责主业,突出责任落实,全面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维护稳定同部署、同落实。一是构建四级党建责任区。在市委建立市委常委包保联系乡镇、副处党员领导干部挂联贫困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在市级机关建立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联系制度、机关党员进农村(社区)报到制度。在乡镇建立“三个一”党建责任制度(一个主要领导负责一个村总支、一个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一个农村党支部、一个乡镇干部包保一个党小组和党员)。在农村建立了党支部“支委包户”党建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度,全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覆盖”的藏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清单制度压实责任。分级分领域下发党(工)委书记、乡(镇)副书记、组织委员、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党组织抓党建的责任清单,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更好地用责任制来传导压力,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担好主责、抓实主业,在脱贫攻坚中履行好政治担当。

聚焦规范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全面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一是优化党的组织设置。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科学设置优化基层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确保“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作用发挥”。二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始终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放在突出位置,以问题为导向,每年按一定比例倒排确定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三定三包”联系整改机制,逐村定方案,逐条抓整顿,逐项销号管理,确保晋位升级。三是开展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按照“一年典型引领作示范、两年全面规范强基础、三年巩固深化见成效”工作思路,原则上按照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比例进行达标,力争用3年时间,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同时,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7+X”活动,固定每月一天持续开展,把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作为“七个规定动作”,“+X”与脱贫攻坚、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着力规范基本组织制度,全面提升各领域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四是实施“红旗工程”。在党支部规范化达标的基础上,按照横向分领域、纵向分层级的思路和“一年一考评一授旗”的原则,深入实施“红旗工程”,着力开展“三个一批”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红旗党组织”、选树一批“红旗党员家庭”、选树一批“红旗党员标兵”)。同时,结合乡(镇)党校和村(社区)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建设好“三个平台”(“红旗流动党校”“红旗宣讲队”“红旗服务队”),逐步构建以“红旗工程”引领社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抓党建工作新格局。

聚焦基本队伍,突出作用发挥,全面建强基层一线骨干力量。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来识干部、选干部、用干部,坚持选优配强基层一线骨干力量,把最优秀的干部资源向基层一线集中,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一是建强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严格执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纪律要求,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稳定。坚持脱贫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结合一乡一研判、驻村工作队“四访四看”、经常性调研了解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分析研判,旗帜鲜明树立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一线识人用人导向。二是选优配强“领头雁”。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严格执行总支书调整审批备案制度,坚持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工作不积极、履职不主动、工作不在状态的村党组织书记。三是派强用好脱贫攻坚一线“先锋队”。按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派得力副职担任队长、单位能人担任队员”的原则,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员,确保深度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5人,贫困村不少于3人,同时非贫困村同步下派驻村工作队,全市村(社区)工作队员平均人数达到5.03人。四是建好村干部“蓄水池”。注重把工作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基层干部,把基层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不断坚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在11个乡(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每个村确定2-3名35岁以下的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直接培养,通过见习跟班、设岗定责、定期培训等方式,集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五是培养好村致富“带头人”。充分利用“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通过党组织“牵头”、政府“贴息”、农信社“搭台”方式,已累计向全市278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放2896万元的“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政府贴息84.6493万元,解决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无门路、发展产业无资金、申请贷款无抵押的难题。同时,实施“村干部素质与学历双提升行动计划”,从全市村组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遴选74人参加云南开放大学开办的大专学历培训。

聚焦中心工作,突出党建引领,丰富助推脱贫攻坚载体。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最大政治责任、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一是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在24个非公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组织部门投入640万元扶持32个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2016年以来市级财政投入8650万元扶持62个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投入不低于100万元,其中,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扶持3000元,以“入股分红”方式引导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组织化全覆盖。二是抓实“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工作。全市71个机关党组织与农村支部建立了结对共建机制,通过千名干部下乡促脱贫、党组织一把手上党课、开展联建联创活动等方式助推脱贫攻坚。三是全力推进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作为脱贫攻坚、固本强基的重要阵地来抓,2017年投入7105万元对294个村(居)民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修缮,目前已通过省、州、市验收投入使用,实现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2018年,将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区三州”项目库中,投入3365.91万元对145个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8-12-19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3219.html 1 香格里拉市“五个聚焦”提升组织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