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真情《桂香街》

○周二中

7月21日,以 “小巷总理”许巧珍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桂香街》在常州亚细亚影视城首映。首映式上,导演及相关演出人员上台与观众见了面,两位主要演员吕丽萍和句号因有演出任务未能前来参加首映式,但他们均发来了视频,谈了自己对演出《桂香街》的真切感受,让广大观众知晓了演员在出演许巧珍等人物时的心路历程与灵魂感悟。

对于许巧珍,笔者的感受也许与众不同。笔者前几年在党史部门工作,因为要经常撰写党员学习材料,比如写红色故事、写党性教育基地等,许巧珍同志和“许巧珍工作室”是必提的对象,写得多了,许巧珍的人物形象自然就印在了我的心中,一说到她,我就如同看见一位红衣老人那慈祥的笑容、那忙碌的身影、那亲切的话语。我感觉,她是位不平凡的人。

以情动人是《桂香街》能攫取人心的必杀技。有人说,创作拍摄主旋律电影既要注重题材选择和开掘,又不能简单地依赖题材,更不能对题材进行“概念化”“粗浅化”“模式化”的图解。必须认真解决有些“主旋律电影不好看”的问题,努力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桂香街》与近年所拍摄的《钱学森》《兰辉》《邹碧华》《李保国》《黄大年》等一样,是能积聚正能量提升凝聚力的主旋律优秀作品。一提到宣传主流意识,人们也许会想到高大上的形象,似乎片中人物可望不可及。然而《桂香街》中的人物似乎没有干什么大事,忙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烦琐事,然而,就是在这点点滴滴中,许巧珍的爱心被和盘托出,她是为了大家的事而将自己的事放到一边,甚至连接孙子孙女的事都忘了。当她得病后,还想再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她儿子开车带着她在运河边转着,儿子边开车边流泪,这一幕感动了所有观众,因为儿子以前是不太理解母亲的,此时,他懂了。中共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在《桂香街》观感中写到,“看着看着,我感动得流泪了,和身边许多观众一样流泪了。”我想,这也许并不是那个完美无缺的许巧珍让人感动,而是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许巧珍以她不可阻遏的精神力量冲击了人们的心灵。

《桂香街》的另一大特色是现实与历史交融。现在的许巧珍被世人所了解,是因为她退休后当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不顾年高,几十年如一日为居民服务,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这样的许巧珍当然是要大书特书的,是电影的主体部分。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许巧珍,当年,她创造了全国纺纱纪录,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这个许巧珍当然也要表现出来,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不会出现断层。如何将过去的许巧珍展示在观众面前,导演采用的是插入法,通过追忆,将当年那个火热时代年青的许巧珍也同步推到荧屏上,让人感受到一个青春靓丽的许巧珍带给观众的奔放的热情与积极向上的正力量!这一部分虽然不是整个影片的主体,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许巧珍的人生故事告诉世人,一个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不算什么,难的是不在成绩面前停步,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奋斗,都在为身边的人服务,至死方休。电影时常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我们拉回到那个远去的年代,那个曾经在工作上精益求精的许巧珍,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忘初心,这正是许巧珍一生追求的东西!

亦庄亦谐也是《桂香街》的一大看点。在影片中,演员句号演的是居委会副主任孙大宝,句号是小品演员,他将喜剧元素带到了这部主旋律电影中来了,在工作中不时地穿插一些小幽默,让人感觉到这部正能量的电影气氛活泼了不少,轻松了许多。

《桂香街》,正如其名,这是一条飘着桂花香的长街,在这里,历史的褶皱、时代的纹理、现实的风景,影片都一一进行了展示。在这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许巧珍就是那棵芬芳的桂树,四季轮回,她的精神必将馥郁不绝,会长久地激发起人们见贤思齐的信心与力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9-07-3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7575.html 1 真情《桂香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