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鹰击长空 展翅高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发展综述

▲ 开发区办公大楼。

▲ 希望的田野。

▲ 舒达核桃油生产线。

▲ 香格里拉酒业公司地窖。

位于金沙江畔的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

▲ 开发区干部群众载歌载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和福振 摄)

从空中俯瞰,位于金沙江畔的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形似一只高原雄鹰正欲展翅腾飞。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开发区已从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发展成为一座山水田城交融、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宜居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变化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窗口。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上雪域高原。1993年,省政府召开扶贫工作现场办公会,决定支持加快迪庆经济社会发展。1994年,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迪庆南大门一片荒坡地上开发建设省级扶贫民族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同意批准,从1995年开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热潮。开发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开发,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征地一片、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建成一片,把一个人烟稀少的农村坡地,变成了一座产城相融的特色魅力新城,成为迪庆南大门的一颗耀眼明珠。

筑巢引凤 产业强区

步入开发区产业园区,曾经的厂房机器轰鸣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绿色环保企业,呈现一派活力十足、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发展过程中,开发区大力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在招商引资方面,围绕大项目、高附加值和产业发展目标,采取“以商招商”“以情留商”方式,逐步实现从招商到选商、引资到选资的转变。结合开发区土地存量少、缺乏支撑性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这一实际,积极调整招商引资政策,强化“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的招商理念,放弃一批传统、零散的小规模投资项目,集中力量引进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

近年来,开发区实施了老虎箐道路工程、松园片区路网改造、绿色产业园区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并建成投运,南方电网优化工程开发区段顺利开工建设。在绿色产业园区,引进了香格里拉酒业、藏乡生物、香格里拉舒达、青稞食品等精深加工生产企业,推出高档葡萄酒、畜产品、核桃以及青稞等一系列特色优质生物产品;木碧湾片区打造以藏雄公司为主的青稞食品深加工企业;拉马落片区兴建以泽元藻业、雨生红球藻为主的一批优质生态绿色环保企业。

为优化招商环境,开发区清理部门权力清单,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的公示力度,取消和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让投资者对行政审批事项更加明确,让入驻企业在开展企业注册等前期工作时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企业和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地、融资等问题困难,消除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障碍。建立健全目标任务落实督查机制,对管委会各部门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加强效能督察,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为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开发区积极帮助、指导、组织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项目申报;加快本级财政对企业扶持资金拨付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和拓宽市场等进行扶持;同时,设立项目推进激励资金,拓展融资方式,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绿林尼西鸡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和红东说,多年来,公司得到区党委、管委会支持帮助,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生产经营实力大幅增强,产品市场已辐射到周边丽江、大理等州市,由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商城管理有限公司B2B事业部负责合作代理的国内华东五市中高端市场已上架销售。连续3年,公司销售收入破千万元。公司固定资产已从初建时的50多万元增加到600余万元。公司积极参与开发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脱贫攻坚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先后在区内发展了20多家养殖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实现了产业脱贫。

为全力推进迪庆高原绿色产业发展,让更多的迪庆高原特色生物产品像香格里拉松茸产品和香格里拉葡萄酒类产品一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持续拉动绿色经济发展,开发区积极在提升招商引资软硬实力上下功夫,从亲商护商服务工作上做文章,不断引进绿色实力企业,扶大扶强生物园区企业,延伸生物产业链。同时,加快精品城镇化建设和绿色园区集群化建设,为生物产业发展增实力添后劲,逐步为建设金沙江畔香巴拉特色走廊打下基础。

据统计,2018年以来,开发区松园绿色产业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6310.16 万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产值116301.15万元。

找准定位 建设宜居之城

9月的开发区,白云悠悠、江风阵阵,漫步在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上,绿化带花团锦簇,石趣林幽的滨江小游园让人心旷神怡,步行栈道与现代化公共设施、雅致的藏式建筑和古朴的纳西族风格建筑交相辉映,川流不息的车辆、动人心弦的民族歌舞与奔流不息的金沙江相呼应,合奏出一曲宜居之城的乐章。

开发区位于金沙江畔,背靠绿色山峦,城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如何通过规划建设,让城区实现“工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养老养生宜居区”兼而有之?管委会主任孙红军介绍,按照迪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战略要求,借鉴其他县市建设、管理城市的新方法、新举措、新经验,开发区严格按照工业生态新城定位,抓住“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环境取胜”三个关键环节,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找准自身发展之路。

为全力打造迪庆乃至我国东部藏区最大的,集养老养生、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家园,开发区历届党委和管委会始终坚持“把开发区建成迪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平台以及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基地”的发展思路,逐年加大投入,精心实施了一批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城区大环境等系列活动。通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服务机制,用舒适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治安、高效便捷的服务引来商家投资兴业,吸引更多游客观光休闲。20多年来,开发区已从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山水田城交融、生活舒适、环境优美、文明清新、独具特色的宜居城市。

城乡一体 建设和谐之城

在开发区,古老的村落、现代化的工厂、新颖的住宅小区错落交织,村庄像公园,城市如景区,水网、路网、景观带等将城市和乡村连接成一个整体。“城在园中、村在城中、厂在景中”,城市和乡村已没有明显的边界。

走进三家村,只见具有纳西族民居特色的门、窗、飞檐等建筑元素古拙质朴。“三家村地处开发区城市中心区,除非是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否则我们不会让居民搬迁,也不会拆迁农村房屋,而是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提升,让农村就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开发区负责人说:“为了让三家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我们准备利用这个村原有的生态和山体,打造一个富有纳西族特点、乡村旅游特色的山体公园,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们,既能体验纳西族的习俗,了解纳西族文化,还能观看开发区整座城市风貌,尽情欣赏滔滔奔流的金沙江、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和隔江相望的龙蟠田园风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开发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让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乡村文化和谐共存,不以简单扩大城市规模来实现城镇化,这一做法让村民喜出望外。三家村村民和自良说:“当听说开发区要建山体公园发展乡村旅游时,我就担心被迁走,离开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村庄。没想到开发区不仅不拆房、不砍树,还出钱帮我们修路、搞绿化。”

除了三家村,开发区还打破传统的农庄或庄园开发模式,将木碧湾片区规划为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地产等为一体的庄园模式,以资源为基础、生态为底线、文化为灵魂,按文化主题策划庄园,形成时尚浪漫庄园区、商务精英庄园区、养老养生庄园区3大主题庄园。每个主题庄园均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营销体系,形成独特的产业模式,同时配套飞行俱乐部、健康俱乐部、婚纱摄影基地等项目,丰富度假生活,形成特色鲜明的庄园旅游度假区。

开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尊重当地各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破坏原有村容地貌的基础上,打造“一房一景观,一户一风情”。让城市规划建设充分体现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文化元素,并按照市场法则,在农村引入新业态,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产城融合 建设幸福之城

来自德钦县的老人拉姆每天晚上到滨江步行栈道散步,累了就在凉亭里休息。她说:“到了9月,德钦县城已开始冷了。我选择到开发区养老,主要就是看重这里的人居环境,觉得生活在这里很舒心、很幸福。”

在规划建设中,开发区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同步推进开发与保护。目前,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6%,绿地率36.86%,林荫路推广率75%,林荫停车场推广率90%。开发区不是孤立地建设几幢厂房、修几条街道,它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工程,用统筹发展的理念来建设。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把城市、企业、景点、公园、村庄、美食、民俗、民居风情、生态景观等串联起来,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市容市貌改善,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幸福美好家园。

开发区礼仁村委会龙洞村民小组村民唐仁香中学毕业后,就到里仁酒店务工,每年约有3万元的纯收入。她说:“我家住在开发区的深山里,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我就地就业,可以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同时,她结合工作注重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她说:“如果我不加强学习,就有可能被淘汰,闲时看书,长点本领,工作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经过20多年建设和发展,开发区已形成了三家村片区、松园片区和木碧湾片区、松园绿色产业园区、老虎箐工业园区的发展格局。截至2018年底,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639万元,全年共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73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3亿元、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9.3亿元、生物产业工业总产值14亿元、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5.3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3万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5661万元、贷款余额13217万元。

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将按照建设“工业经济核心区、龙头企业集聚区、休闲康体度假区、开放和谐示范区”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科学谋划项目,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谋求产业升级,以项目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化危为机,努力开拓经济增长新力量,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为迪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9-10-0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发展综述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8848.html 1 鹰击长空 展翅高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