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迪庆旅游抢抓旅游革命、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机遇,发挥“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作用,经历了从起步到繁荣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迪庆州游客数量达到24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75亿元,旅游业带动就业12万人左右,有力托举起迪庆的经济发展。旅游业逐步壮大成为迪庆的支柱产业,成为迪庆经济新的增长点。
20年前,人们在云南迪庆找到了“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3870平方公里,西北接西藏自治区,东临四川省,东南与云南丽江市毗邻,西与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接壤。境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造就了迪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翻开历史画卷,迪庆旅游每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989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一次提出“发展旅游业”,并写进《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1992年国务院宣布迪庆中甸县(今为香格里拉市)对外开放。1993年设立迪庆州旅游局(今为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1994年省政府在滇西北旅游现场推进会上提出“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发展思路。1997年省政府郑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
上世纪90年代迪庆旅游开始起步,从政府需要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将家庭用房开放为旅游接待用房再到迪庆旅游形成产业;从1994年省政府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启动迪庆”,到2006年第二次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做优迪庆”;从2007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一个集散中心、五大国家公园、一条精品环线”的迪庆旅游布局,到2017年初步建成五大国家公园……这些变化,无一不说明20年来迪庆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能力、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在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海拔1480-6740米的空间里,有不胜观览的美景,沉淀着亘古唱不完的民族风采,迪庆旅游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出眩目的光芒。
接待规模 跨越发展
谈到迪庆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变化,最直观的就是旅游接待量。据资料记载,从1997 到2010年,迪庆州接待海外旅游者从2.88万人次增加到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0.1亿美元增加到15.3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从51.75万人次增加到53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2.86亿元增加到61.57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94.28万人次,比“十一五”增长150%,旅游总收入420.7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73%,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16.8%。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规模也迅猛扩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体系。
目前,全州共有19个A级景区,其中有1个5A级景区;95家星级饭店;47家旅行社;24家藏民家访;467辆经标准化评定的旅游汽车;1206名持《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5.4万个床位数;2万名直接从业人员。2019年上半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9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27%(其中国内游客930.191万人次,海外游客6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3%。这一系列数字、有力的事实展示了迪庆旅游快速发展良好势态,迪庆已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省重要旅游热点地区。
全域旅游落地开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迪庆开始对外开放,陆续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也开始摸索前行。从粗放型接待到2002年以生态旅游开发建设,至2005年提出建成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再到打响“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品牌,迪庆州文旅局在实施旅游革命的同时,不断加强景区及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州旅游行业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动了全州农副产品、土地资源、社会就业率的整体增长。以“香格里拉”品牌打造、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双赢为目标,先后编制完成《迪庆州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暨旅游扶贫方案》《迪庆藏区专项旅游扶贫规划》《迪庆州精品旅游自驾车线路规划》《迪庆州2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塔镇镇启别哈达村乡村旅游规划》《德钦县玉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通过规划将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效益好的村寨优先示范发展,有力助推了旅游扶贫步伐。
——德钦县结合旅游新形势新要求,制订未来五年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蓝图,统筹考虑城市特色、整体环境、文化休闲、公共服务体系、居民与游客满意度、智慧旅游等因素,推进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旅游富民,力求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县到旅游品牌强县跨越。
——尼西乡汤满村,结合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尼西乡高山峡谷旅游资源,推动汤满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产业的附加值,示范区成功打造出“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
——维西县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将同乐傈僳族山村“阿尺目刮”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以同乐村为实景地的歌舞表演节目。如今“阿尺目刮”和同乐村相得益彰,成为突破“观光型”旅游模式,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旅游诉求的新目的地。
——哈达庄园积极拓展观光休闲农业,成功申报了“迪庆哈达谷特色旅游村”建设项目,项目投资4820万元,用地157亩,主要建设葡萄酒庄、葡萄酒厂、蜂蜜庄及旅游接待设施等。同时,在哈达、肯次布村民小组推广种植冰葡萄,在479亩葡萄庄园里系列葡萄酒产品成为了特色旅游的附加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奶思村曾经自然环境艰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少。如今,当地抓住了乡村旅游产业建设这个战略重点,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之路。
创新宣传模式 打响文旅品牌
以丰富的文旅资源为依托,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在“网红旅游产品”打造以及自媒体宣传上一直不断尝试创新,从官方微博到官方微信开办,与今日头条、人民网、新华网、携程、网易云、去哪儿等10余家新媒体平台合作全面发力,为迪庆旅游的线上宣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18年11月26日,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了“网红·畅游香格里拉”活动。邀请了数位“网红”嘉宾及迪庆本土几位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以体验直播宣传为主、结合新媒体传播形式,由旅游博主、网红直播、抖音宣传等组合推广,将迪庆“世界的香格里拉 ”震撼的美景、美食、民俗特色及时互动传播,为期5天的总直播观看量为28924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今年1月,迪庆州文旅局正式开通“迪庆旅游”官方抖音号,同时开设了“世界的香格里拉”互动话题,积极引导大众参与互动,目前该话题播放量已突破5.1亿。
近两年,迪庆不断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充分利用州内外、国内外主流媒体以及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城市繁华场所、移动服务平台等开展旅游形象宣传,依托国内外大型节会、赛事等活动,搭建宣传营销平台。开展了昆明长水机场“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文化系列宣传展示”、义乌旅游商品展、《遇见·香巴拉》丽江首映发布会、“第七届云南航空文旅(迪庆)推介会、“杜鹃花之旅”、“松茸之旅”等宣传推广活动;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旅交会、昆明南博会等展示迪庆旅游资源。加大对各类节庆活动的宣传推介,积极与县乡村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进行对接,组织媒体报道尼西情舞节、攀天阁黑谷旅游文化节、德钦弦子艺术节、奔子栏锅庄文化节等;积极推介“一部手机游云南”迪庆线下五个节庆活动、六个主题之旅、七条自驾线路、八条徒步线路等旅游产品。积极到客源市场进行旅游推介活动。按照航线开到哪里,推介活动就做到哪里,迪庆州文旅局在北京、成都、重庆开展了“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推介活动;在昆明开展了“南亚博览会”、“世界的香格里拉”摄行之旅新闻发布会、中国落地自驾最佳目的地——云南迪庆自驾七彩云南落地香格里拉、舌尖上的香格里拉——约会云上松茸等。去年12月,迪庆“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展示店在丽江古城正式落户,使迪庆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产品销售和客源市场组织实现三者紧密衔接,让游客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了解香格里拉,大幅度提升了迪庆旅游覆盖面及知名度。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