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开出民族团结花 结满进步果

——迪庆州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纪实

▲跳民族课间操。

▲民族特色餐饮展示。

▲齐唱民族团结进步歌曲。

▲民族特色兴趣班比赛活动现场。

▲为祖国母亲献祝福。

迪庆州民族中学自建校至今,始终秉承“团结进取,刻苦求实”的校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丰富载体、多措并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这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全校师生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孕育出教育团结之花。

迪庆州民族中学筹建于1981年,1983年正式招生,为省定州属全寄宿制完全中学,2007年1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一级三等完全中学”。2003年,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将初、高中分离办学,初中部迁至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2010年起,按照州委、州政府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学校在原址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校园面积由原来的80亩扩大到近300亩,分南北校区,自东向西的校园景观绿化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四个功能区建设布局,初、高中正式剥离。现设有52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3013人。学生来自全州29个乡(镇)192个村(居)民委员会。教职工266人,其中专任教师228人,正高级教师3人,副高级教师63人,一级教师85人。

长期以来,迪庆州民族中学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一大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根植到学生心中。尤其是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工作中,该校以创建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直注重民族文化传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贯输一个理念:“贯彻深化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抓住一个主题:“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团结精神”;彰显两个特色:“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融入八大民族元素:“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人物、民族成就”。该校突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文体活动,在全州教育界树立起民族团结教育的示范典型。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载体丰富多彩

在领导机制上,迪庆州民族中学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先后制定了《迪庆州民族中学党总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等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做到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三坚持三结合”,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创新活动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突出“三个离不开”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和学习各民族生活风俗及民族文化;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会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上分工合作,生活中相互关心、同心协力、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全校师生民族团结的楷模。

走进迪庆州民族中学,处处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该校学生说,迪庆州民族中学,不仅是知识的摇篮,也是民族团结的学习基地。每年,学生们都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十个一”个体化教育活动,即每年举办一场民族团结文艺演出、每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每年观看一部民族团结题材电影、每年了解一个民族团结英模、每年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学期阅读一本民族团结进步书籍、每学期制作一幅民族团结小报、每月组织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每周齐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每周上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学校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各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在学生中潜移默化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这种力量对促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迪庆州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90%以上,由藏、傈僳、纳西、白、普米、回、苗、怒、汉等10种民族构成;学校教职工由藏、傈僳、纳西、白、普米、回、汉等7种民族构成。通过多年的教育,学校形成了各个民族之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学校组织开展民族饮食特色活动,相互品尝由学生自己精心烹制的美食,受到学生、家长及教师们的欢迎,活动不仅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迪庆州民族中学民族文化走廊不仅着力绿化美化校园,与此同时着力在校园里打造民族文化走廊。民族团结宣传的布标、文化走廊、宣传栏、宣传展板、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民族团结教育的浓浓气息。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文化活动,学校出资购置民族服装,为孩子们参加各种文艺表演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民族服装秀、原生态歌舞比赛、民族竞技体育活动等展示了学校个性魅力,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民族课堂促进民族进步教育融合优化

“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堂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结合学校特点,以课促民族团结,打造的每一堂民族团结教育课可以说是精雕细琢”。迪庆州民族中学的教师这样说。

为强化师生红色基因传承,培养学生们团结友爱和尊重民族历史的精神,学校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夯实基础。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挖掘民族元素,积极促进教学发展。要求教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各民族相互离不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等内容向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民族理论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迪庆州民族中学的必修课程,迪庆州民族中学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针对性地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结合《政治生活》课程,重点讲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等相关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在学科课堂中,并纳入平时考试范围。此外,学校结合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并由彭晖、屈天霞、邱继光3名民族团结教育兼职教师,安排相应课时开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每周班主任主题班会的重要内容。配合课程教学,学校征订大量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书籍提供给学生们广泛阅读。

每周日的班会、团队活动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每周一课”,学校充分利用每周日的班会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在团队活动上,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开展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活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传承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等作为主题活动,向学生们讲授迪庆民族文化,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宣传民族团结知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民族团结。

迪庆州民族中学还通过“民族团结先进评选”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每年评选出民族团结先进学生、先进教师、先进班级、先进年级组并进行表彰奖励,形成校园和谐稳定、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为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水平,迪庆州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为统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民族文化传承,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认真扎实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

利用宣传阵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担当的责任;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少数民族歌曲、故事,渲染民族团结氛围;通过升旗仪式、师生专题演讲和主题班队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校园墙报宣传民族常识,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懂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各民族同学间和谐共处的乐园。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但让学生懂得尊重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团结教育意识。

服务边疆民族教育

自建校以来,迪庆州民族中学始终秉承州委[83]12号文件“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原则,主要招收全州边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现在校学生中农村户口的学生占招生总数的80%以上。为了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我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清真食堂、清真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为全体师生开办清真食堂,供应清真餐。

为切实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迪庆州民族中学把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措并举,为树立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典型而不懈努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时举行民族团结教育学习活动。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过程中,学校践行“6+3”思路,“6”即德育为首、安全为先、教学为中心、抓好党建、树好形象、做好痕迹;“3”指方案(计划)、实施环节内容、总结(成果交换)。做好“1123”工作,既要做好民中人必须要优秀;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两个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德育励志教育改革创新);三个示范(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信息华示范学校,守纪律、讲规矩示范学校(“两学一做”示范学校))。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好地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心连心。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创建有成效。迪庆州民族中学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一系列创建活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正引领各族师生争做“优秀民中人”。如今,学校正处于最年富力强、最具教育教学经验、最出成果的金色年华时期,高考成绩连年飙升。成为雪域高原艳压群芳的一株株教育之花。再次刷新了迪庆教育新记录,创迪庆州民族中学新的篇章!

一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迪庆州民族中学的教师们凭着领先的教育思想,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近年来,高考整体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更为可喜的是,该校杨少华、和爽、王紫玉3名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录取。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正是有了全体民中人的合力托举,精诚团结,努力拼搏,才有了迪庆州民族中学的高考佳绩!

三十余年来,学校始终按照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育人、情感育人、行为育人、活动育人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团结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骄人的成绩源自优质的生源,截至2019年,迪庆州民族中学已将36届10000多名学生输送到高一级学校,近年来高考上线率达100%,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和爽,考出了全国统一高考以来迪庆第一个高考超越700分的好成绩。和爽的好成绩与学校的管理、老师的辛勤教导是分不开的,州民中骨干教师赵东华是和爽的班主任,他说:“和爽平日里对理科就特别感兴趣,解题思路很灵活。”在全省二次模拟考试后,州民中的老师给和爽打分为137分,但省里批卷下来的分数为122分,赵东华细细查找到和爽丢分的原因:“字迹潦草,答题随意。”和爽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地改正自己的毛病,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多年的辛勤耕耘,迪庆州民族中学获得了多项嘉奖:在全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综合测评中迪庆州民族中学位居28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云南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先进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家长和学生对该校的教育满意度不断上升,能进该校就读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民族团结进步的华章在这片沃土上书写,各民族学生正在这个一家亲的大家庭里共同进步、书写自己的人生。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9-10-01 ——迪庆州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纪实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8857.html 1 开出民族团结花 结满进步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