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聚力 聚情 聚财

漫漫扶贫路 浓浓税民情

政策宣传。

“人背马驮”——驮着税收票证到基层收税。

税务干部向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税法宣传教育。

税务干部深入基层讲解税法知识。

税务干部与各族群众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新机构新气象。

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从“老物件”看70年“税”月征程

——香格里拉市税务局扶贫工作侧记

近日,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向全体税务干部发出了“老物件”征集令,鼓励大家晒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老物件,讲述从税故事、抒发税务情怀,畅谈拼搏“税”月。

一张税票、一本笔记本、一枚印章……一件件老物件被翻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税收事业的发展历程也呈现在眼前,它们见证着新中国税收的发展历程,承载了一代代香格里拉税务人接续奋斗的梦想。

一张税票:从“纸质”到“电子化” 纳税服务越来越省心

这是一张1967年开具的完税证明,上面纳税人、项目类别名称信息都是手写的,当时财税还未分家,印制机关为云南省财政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计算机还没有完全普及,基层税务干部都是通过手写填开发票和完税凭证。税票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唯一凭证,一旦税票丢失,纳税信息将无法找回。同时,手写票证时常会出现填写错误、可篡改等风险。进入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深入推进,税收票证也开始从手工填开向计算机系统开具转变。2015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纳税人对票证电子化的需求,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开始推行电子发票,开启了票证电子化的新征程。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紧跟上级步伐,深入推进票证电子化管理。目前,香格里拉市已有38家企业申领电子发票,所有已登记纳税人只要登录网上办税平台,即可完成从申报到缴税的所有流程,也可从网上自行打印税收完税证明。票证“电子化”让纳税人有了更多、更新、更好、更快的办税选择和体验。2016年,金税三期征管系统顺利上线运行,税收票证的领发、填开、验旧等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全国税务系统的联网和大数据的集中,使税务人员只要在系统内输入准确的纳税人识别号和名称即可了解到纳税人的申报和缴款信息。

一页申报表:从“线下”到“线上” 办税效率加速度

这是一张2003年的地方税收纳税申报表。在税务事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纳税人不仅要手工填写申报表,还要到办税大厅排队进行前台申报,这不仅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也增加了税务局的业务量。随着“互联网+税务”办税模式推进,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加快办税服务厅与电子税务局的融合,积极推广线上办税,从实体厅,到互联网、手机端,“驻点”到邮政、行政中心、车管所让办税服务触手可及。同时,针对自然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完税凭证打印等工作量大但操作简单的业务,设置了自助办税终端,让纳税人可以不用到窗口排队,“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办税,大大提升了办税效率。

一本账簿:从“厚”到“薄” 票证管理精细化

这是一本已泛黄的税收票证账薄。在计算机还未普及的年代,税务人员都是走村串巷手工填写票证,为了规范票证的使用和管理,税务机关要定期对各种票证数据进行手工填写和人工核算,精心呵护票证库房,每到票证月结日,票证管理员都要加班加点对票证进行核对和装订。“金三”征管系统上线后,实现了税收票证的领发、填开、月结的线上操作,票证管理员通过系统就可实时了解税票的领用、填开情况,同时,票证报表也可自动生成,不需要进行手工核算,点点鼠标即可生成。越变越薄的账簿,不仅使票证管理员从繁重的业务中脱离出来,更提升了票证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把算盘:从“慢”到“快” 收入核算更精准

这是一把蒙尘的老算盘。算盘是上一辈税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没有计算器的时代,税收收入的核算完全是靠税务工作人员在算盘上噼里啪啦一元、二元算出来的。用算盘算数必须保持高度专注,核算的精确度和效率也往往差强人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税务系统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也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近年来,香格里拉市税务局通过推广应用核算软件税务系统,牢牢抓住组织收入和税源管理的“牛鼻子”,分析影响税收收入的各项因素,准确把握税收变化情况,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各项组织收入任务。

一件税务制服:从“旧”到“新” 高原那一抹“税务蓝”

这是一件泛旧的税务制服,一个日晒雨淋、身着制服、骑着单车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收税的一线税收管理员形象呼之欲出。税务部门几经改革,税务制服也几经变化,但不变的是香格里拉市税务人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和奋勇向前的精神。从财税分离到国地税机构合并,从手工操作到电子信息化,从一穷二白到勇立改革潮头,香格里拉市税务人在组织收入、便民办税、扶贫攻坚、扫黑除恶、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创建等各个领域中流击水,破浪而行,将这一抹“税务蓝”塑造成了担当、奉献、敬业、实干精神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市税务局不仅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和职责,还一直坚持履行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短短几年间,香格里拉市税务局的帮扶联系点三坝乡东坝二村和小中甸镇团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格里拉市税务局用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勇担当,脱贫攻坚有作为”的铮铮誓言。

“扶”出山村幸福路

“道路泥泞不堪、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车子就陷入泥沼中动弹不得,路边村口堆满垃圾,村民们扎堆在墙根晒太阳。”帮扶干部回忆起初入村时的一幕,都不禁摇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香格里拉市税务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推进党建引领,寻求政策支持,改造村容村貌,加快项目推进,落实产业“造血”,倾心驻村帮扶。

现如今,干净整洁的村组公路蜿蜒盘旋在山腰间,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民居。路边,花椒树上果实正红;田间,瓜果累累,白芨、油牡丹等中药材长势良好,生机勃勃。

“全村面貌大改观,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单位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东坝二村村支书和魏说。入村驻点以来,市税务局协同乡政府、村委会及各驻村单位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道路、水、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活动室、医务室、学前教育等建设,补齐基础建设短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走村入户传真情

自2015年确定小中甸镇团结村为帮扶联系点后,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先后投入30余万元用于开展团结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党建帮扶、助学教育、医疗健康、现代农业六大精准扶贫项目。市税务局与小中甸镇团结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群众的支持,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绘出了一幅脱贫攻坚的新画卷。如今,团结村的贫困发生率已从2015年的4.35%降至2019年的0.12%。

孙冬生是香格里拉市税务局派驻挂钩小中甸镇团结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常说:“我是代表组织来的,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干好。”2018年,初到村里的孙冬生就从摸清村情开始,积极融入到群众中去。他主动找上一批驻村工作队员学习工作经验,与村“两委”成员了解村里的情况,利用农闲时间挨家挨户“认门”“走亲戚”。他还随时准备小本子记录治理农村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有人打趣说,呆在村里有的是时间,没必要那么着急,他说:“民生无小事,我这也是笨鸟先飞嘛。”

团结村七央总家是市税务局局长陈德祥的挂包户,也是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团结村挂包贫困户中最困难的一家,上有八十多岁的公公需要赡养,下有十多岁的儿子要供读,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陈德祥在走访时得知此情况后,及时筹措修缮资金,并协调村委会对七央总家房子和院子进行改造和美化,帮其修建了猪舍,发放8头藏香猪用于发展养殖业。

和佳军是一名老干部。他主动申请到扶贫点工作,经常徒步前往农户家、田野间,跟农户唠家常,倾听农民真心话,摸清每户贫困户的致贫真病根,积极同帮扶干部反馈交流,逐户探讨脱贫致富途径,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尽心尽力扶真贫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完成道谷、吉丁坝、拉丁上、拉丁下、日树湾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195户的基础设施及民房建设;完成237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43户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实施集中连片供水项目,解决道谷、拉丁上、拉丁下、布支、七洛、车拉八、日树湾的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了全村9个自然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和部分村组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乡政府到村委会柏油路及危险路段防护栏的安装,目前,全村所有村民小组的进组路硬化率达100%;全村农户入户路硬化率达95.8%;实现全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建设,实现4G网络整乡覆盖; 9个自然村活动场所及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垃圾池建设实现整村覆盖。

3年多来,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帮扶单位联合村委会通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探索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全力建设和发展种养殖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东坝二村共种植花椒2752.03亩涉及457户;当归358.2亩涉及220户;重楼16亩涉及32户,覆盖9个自然村,基本实现规模化连片种植。发展核桃、油牡丹、白芨、白芸豆、马铃薯、红豆等中长期产业及短期产业。以“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种苗、订单回收、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动力务工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全村2个公司、9个合作社参与到产业扶贫工作中,产业组织化程度达100%。

架起干群连心桥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税务局扶贫工作队精心谋划帮扶蓝图。以村容村貌的完善到村级道路整治、环境卫生美化、集体产业发展、打造惠民工程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安置太阳能路灯、修复互通道路、整治沟渠水塘等措施,让三坝乡东坝二村和小中甸镇团结村实现了“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扶贫工作队定期上门走访、慰问贫困户,用真情与贫困群众架起一座连心桥。“扶贫干部所到之处不仅解民忧、办实事,也给每个贫困群众带去关怀和爱心,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团结村村民七林旺堆说。

如今,路通了、水清了、产业发展了、环境更美了、村民的日子更红火了……香格里拉市税务局在脱贫攻坚征途中源源不竭地贡献着力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在东坝二村、小中甸镇团结村的大地上慢慢呈现……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9-10-01 漫漫扶贫路 浓浓税民情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8858.html 1 聚力 聚情 聚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