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电靓迪庆 惠泽高原

——迪庆供电局倾情服务藏区纪实

“南网电亮民族美”活动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小学捐赠价值33万元的物资,传播民间工艺、歌舞等民族文化。

“感动南网”人物——燕门供电所阿主滑溜索进行供电服务。

500千伏建塘变电站工作人员顶风冒雪开展设备巡视。

迪庆供电局首次开展海拔3300米以上区域10千伏带电作业。

通电后的雨崩村夜景。

迪庆供电局三坝供电所在哈巴村为彝族群众检查电表。

迪庆供电局香格里拉分局城区供电所供电服务进寺庙。

迪庆供电局香格里拉分局城区供电所供电服务进藏家。

每当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送走最后一缕余晖,雪山峡谷深处,明灯渐次亮起,这一盏盏灯火照亮的不仅仅是藏区人民的漫漫长夜,还传递着光明、希望与温暖,千百年来种植青稞、放牧牛羊的人们在和电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打开了广阔的时空之门,看见更加美好的未来……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三江并流”腹地,也是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唯一的藏区。

2002年12月,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南方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2005年,迪庆供电局成立;2007年,220千伏迪庆输变电工程投产运行,云南省实现了“全省一张网”战略目标,我州进入“大网”时代;2009年,州电网公司上划到云南电网公司,改名为迪庆供电有限公司;2010年,220千伏维西输变电工程和220千伏香格里拉输变电工程相继投产运行,迪庆网架结构及新增电源电力外送通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我州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输电线路7条;2012年,迪庆供电局与迪庆供电有限公司整合,成为南网唯一的藏区供电局;2013年11月29日 ,中国海拔最高的500千伏建塘输变电工程投产。

近年来,我州水电迎来大发展,经济增长全面提速。全州水电装机从“十五”末的30万千瓦跃升至2016年底的1393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75座,水电产业成为我州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骨干电网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州内电力供应的通道不断得到完善。二是外送通道已逐步建立,外送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农网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州农村供电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供电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大大增强,电力供应对整个迪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改善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促进藏区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羊拉乡:路有多远 情有多深

羊拉乡位于滇川藏三省区的结合部,下辖甲功、规吾、羊拉、茂顶四个村委会,是我州最边远的贫困乡,也是云南省境内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2009年,新一轮的农网改造点亮了当地村民的新生活。

从海拔2340米的茂顶村到海拔3165米的羊拉乡政府所在地甲功村,一路尘土飞扬,让人心惊肉跳。记者刚抵达甲功村,就碰上了前来乡里办事的村民。问起羊拉村现在的用电情况,村民们说,农网改造后,电线拉到了家里,用电正常了,线路也管理得好,对用电很满意。

“羊拉村现在已经实现了‘三通’,电网改造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羊拉这样落后的地方,没有电,什么也跟不上。”羊拉村负责人说。

据介绍,过去乡政府所在地十分冷清,没有电,餐饮等各类服务也带动不起来,现在大家都用上了电,村村寨寨都热闹了起来,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做生意。

“一根电杆经过两次搬运到羊拉村,最少也要四五千块钱,国家和电网投了多少钱,村里人都明白,我们时常都跟村里人讲,能用上电不能说是‘应该’,要感谢电网,感谢国家。”说起通电的事,该村负责人坚定地说。

以前羊拉乡里很多村子都不通电,即使有电的村子,线路老化严重,一下雪就倒杆,用电很不方便,少部分地方不得不使用政府的扶贫资金来改善用电问题。网改后,用电问题彻底解决了,很多家庭接入了动力电,磨面机用上了,洗衣机也用上了,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雨崩村:“大电”进村后的美丽蜕变

位于德钦县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四面环山,因其地理环境独特,人烟稀少,全村只有37户人家,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进入雨崩村,需要翻越海拔3700米的原始森林,几百年来,只有一条狭窄而陡峭的马道与外界连通,驮运是村民们的主要运输方式,由于不通电,村民们的生活很艰苦。2012年,按照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消除无电区的要求,云南电网公司投入了800多万元解决雨崩村37户人家无电问题,修建线路全长16.7公里。2012年3月,迪庆供电局按照云南电网公司要求,实施雨崩村农网工程项目,该工程于4月1日正式启动,决定从海拔2500米的澜沧江边,将电杆一根根架进村里。

由于雨崩村交通不便,每年10月起,有近半年时间大雪封山无法进入,道路又崎岖陡峭,工程推进十分艰难。线路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忠进说:“从西当村到雨崩村,属于旅游沿线,为了不影响游客,我们的工作只能从下午5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施工人员完全是打着手电筒工作。”从西当村到雨崩村需要210根800多公斤重的电杆,全部要人力搬运,因为工期比较紧,一根800元的电杆搬运到雨崩村,成本翻了10倍。线路穿越原始森林,翻越雪山,沿途地形陡峭,气候恶劣,每天只能吃糌粑、喝山泉。工程每推进一步都凝聚着施工人员无数的汗水和艰辛,60多人艰苦奋战近7个月,终于把电送进了雨崩村。

2012年9月28日,曾经与世隔绝的雨崩村告别了油灯和烛光!当地村民和游客为之兴奋,他们跳起欢快的锅庄,喜迎这通电的时刻。

把输电线路架进村庄,接入家庭,这只是“户户通电”的开始,电网建设难,运行维护更难。进雨崩村的路上一年中有8个月积雪,线路附近树木较多,而且都是百年老树,有的树枝风大些都会被吹断,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难度。

雨崩村的电属德钦县佛山供电所管辖,按正常程序,村民们每个月都要走70公里到佛山乡去交电费,来回要两天时间,为了减轻村民的负担,佛山供电所员工在每个月固定时间主动上门服务,解决了雨崩村交费难的问题。

通电后的雨崩村,藏族群众买电视、装地热、配空调……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原本与世隔绝的地方,变得越来越热闹,旅游条件越来越好,游客一年比一年多。

从西当村顺着唯一的人马驿道进入雨崩村,一路上沿着电杆分布往上走,上面标注着柱海拔、景点介绍等信息。徒步雨崩的游客经常10根电杆为一个小目标数着电杆往上爬,数到100根电杆时就走到了最高处的雪山垭口,当数到155根电杆时候就到了雨崩村口的第一家客栈。电杆避免了游客迷路,无形中也为游客注入了前进的动力。155根电杆,不仅为雨崩村的发展传输着强大的能量,还充当着游客们的“方向标”和“指南针”。

电力扶贫点亮万家灯火

近年来,迪庆供电局在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和迪庆州委、州政府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扶贫工作要求,通过开展行业扶贫,实现了全州193个行政村,2439个自然村100%具备动力电接入条件,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点电网配套工程建设95个。通过加快扶贫公司发展,整合了6大类24个农特产品,完成了系统内部订单850余万元,外部销售806万元。在定点扶贫点永安村布局了7大支柱产业,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红利90.9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有序脱贫。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州脱贫攻坚暨产业发展会议上,迪庆州委对迪庆供电局在扶贫工作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通报表扬。

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全面冲刺阶段,迪庆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网、省公司、迪庆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以脱贫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围绕行业扶贫三大指标和两个专项工作要求,全力推进维西县深度扶贫配电网改造升级专项工程、“易地搬迁”配套电网建设、动力电全覆盖建设工作。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7大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提升建档立卡户参与度,提升建档立卡户的经济收入。围绕扶贫开发公司的产业扶贫,抓好产业带动、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做强做优扶贫公司。

为做到科学规划电网建设,优化全州电网结构,迪庆供电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形成了迪庆电网统一问题库,统筹研究问题,分层分级,明确责任,做好衔接,并制定提升三大指标的可行性方案及解决措施,做到统一规划。该局按照“管建分离”的原则,划分职责界面,承接统一规划,开展“统一建设”,实现工程建设领域职能管理与项目管理分离,在统筹优化内外部建设管理资源,实现建设资源集约化,发挥好专业项目管理实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建设管理流程,安全、高效、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公司基建管理精益化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2019年,该局配电网基建项目总投资40955万元,其中主网在建项目共计14项,总投资29464万元,9项属于“三区三州”项目;配网新建项目总投资11491万元,均属于“三区三州”项目,其中2019年新增维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1个,计划投资435.86万元,涉及875户,2519人,根据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计划年内完成电网配套工程建设。

在推进电网建设的同时,迪庆供电局科学利用“防治污染”“西电东送”等政策,积极协调,将迪庆的小水电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反哺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众,增加群众获得感;全面落实“免电费”政策,积极与民政部门对接核实,将符合享受“免费电”政策的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人员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做好动态管理,切实保证“免费电”政策执行到位,让藏区人民充分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电光辉映月光城 浴火重生续传奇

2014年1月11日1时10分,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不幸起火,让千年古城遭受创伤,让所有钟情于独克宗的人感到痛惜。“1·11”火灾共造成独克宗古城金龙、仓房、北门3个社区246户居民受灾,烧损房屋面积为59980.66平方米,火灾烧损房屋直接财产损失达8983.9308万元人民币。

灾情发生后,迪庆供电局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灾情和确保人员安全措施。要求全体供电系统职工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形成工作合力,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做好救灾服务保障工作。抽调人员,参加当地政府组织建立的干部和受灾户“一对一”负责制,充实到仓房、北门、金龙三个群众工作组,积极投入现场,清理火灾、临时保供电、安抚安置受灾群众。

从大火被扑灭的那一刻起,在人们的期盼中,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开始构筑。2014年5月初,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迪庆供电局局长马文武在安排部署电力恢复重建时要求,要全面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恢复重建好独克宗古城电力项目。供电职工和施工作业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建立“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个个项目按倒计时节点如期完成,各项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如今,走进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区的电力、通信、供排水等管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焚毁区11条道路完成恢复重建,为居民复建保障了水、电、路“三通”,新铺设的石板路比过去更为厚实、规整,还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增加了防震防火等措施。民房经过重建和装修,风貌依然、特色鲜明,商铺、餐馆、酒吧、客栈、旅店正常营业……电力设施充分考虑了与古城景观的一致性,主要电缆全面入地,地表变压器装进房屋,挂墙的电缆分支箱喷涂了土黄色油漆,与房屋颜色一致,消除了过去那样私拉乱接的电线,古城居民双回路用电,安全性明显提高。可以说,恢复重建后的独克宗古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防灾减灾、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发得到全面提升,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安全和谐的月光城呈现在世人面前,千年茶马古道重镇再续传奇故事。

“与以前相比,现在古城的电网不但网架坚强,而且实现了电缆入地,还实现了双环网。火灾以前是50-70的架空线,经常因为容量不足、电压低电气设备跳闸,现在主线是300的电缆,分支是90-120的,变压器容量大都是1000千伏安的,能满足古城未来几十年电力的需求。”迪庆供电局香格里拉分局副书记周桂红说。

5年前一场意外火灾,一夜间烈焰冲天,把四分之一古城烧毁,经过5年的恢复重建,千年古城浴火重生,再续“香巴拉月光城”千年传奇。如今,走进月光城,浩瀚星空下电光闪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与当地群众翩翩起舞,共同踏着节拍舞动锅庄,同心协力转动吉祥胜利幢。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19-10-01 ——迪庆供电局倾情服务藏区纪实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8860.html 1 电靓迪庆 惠泽高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