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丽芹
秋天,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扎尼洛村民小组房屋错落有序,道路宽敞整洁,拆旧木条围出来的小菜园、小果园、小鸡圈在蓝天白云与袅袅炊烟中,呈现新农村新景象。
扎尼洛村民小组距离县城13公里,共有21户78人。今年以来,该组认真落实县委人居环境提升“八”字方针和保和镇“四美”创建“四无四统一六干净”、人居环境提升“八个一”标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四美提升”的路子,村容村貌、家庭内务卫生、群众个人形象明显改观。
体现群众意愿
“在扎尼洛村庄建设的‘激、拆、围、清、建、引、产、治’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自己做主建设自己的村庄。”拉日村党总支书记赵雷说,“这样的工作方式,充分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在大家的努力下,本着‘花小钱办成大事,不花钱也能办成事’原则,在半年时间里,基本改善了村容村貌、家庭内务卫生、群众个人形象。”
“以前,我家只有一间木楞房,吃住全在里面,家里有5个娃娃,经济非常困难。后来,娃娃长大了,开始盖房子,像小鸟搭窝一样,东一间西一栋,厨房一边、厕所一边,规划也不好。”72岁的虎玉香说,“一开始,我不愿意拆除自己家的房子,不管好不好看,都是自己辛苦建的房子。但是,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在召开群众会议宣传的基础上,还入户做工作,向我讲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就拆除了不合规的乱搭的猪圈、厕所。”
通过宣传,全组21户一致同意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激”字发挥了效应。大家同心协力拆除废弃房屋、圈舍、露天厕,锄杂草、拆旧房、建菜园、搭围栏、清淤沟、整家务……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21户村民花费10天时间,用5000多根小枝条,把村庄不规整、脏乱差的地方用篱笆条围起来,建成了260米的围栏,围出了小菜园、小果园、小鸡圈,村庄整洁美观了。
发挥“四股”力量
在“拆”中,蜂群高家需要拆除露天厕所,两位老人年纪较大,行动不变,无法完成拆除任务。义务拆除小组帮他家拆除厕所并新建厕所。
在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打造过程中,拉日村党总支将共产党员、“感恩连”、巾帼服务队、护林员“四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组成义务拆除小组,全力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房屋、厕所等建筑。
为了不影响群众白天的生产生活,村民小组党员带头,利用每天晚饭后的时间,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除沟边、河边、路边垃圾,规范码放草堆、柴堆、粪堆。对清理出来的两条小河沟,进行了纯自然的“复古”治理,呈现“小桥流水”的美景。
经过动员,村民方梦娇家无偿让出宅基地,给村里建设“小果园”,并主动参与建设。村民在她的影响下,纷纷无偿献出废旧房屋的木料,让村组搭建围栏,让出房前屋后闲置地块,建休闲点,彰显了扎尼洛群众团结向上向善的精神。
建立长效机制
怎样建立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让村民从强制定期清扫道路、清运垃圾,变为自觉自愿维护村容村貌?
拉日村党总支采取了三项举措:集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党群互动,监督管理;发展产业,保障群众持续增收。
组织人员,集中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开展院落门前环境卫生大扫除,专项整治畜圈厕所,做到堆放有序、整齐合理、清洁卫生。疏浚清理扎尼洛3条河沟,做到绿水长流。划出垃圾焚烧点,有效处理蔬菜残留、秸秆等农业生产垃圾。每户修建一个垃圾焚烧炉,让群众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选出卫生监督员,参与环境卫生评比;组建党群卫生巡逻队,及时劝导不良卫生习惯,开辟微信曝光不文明卫生行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攻坚突击队,整治脏乱区域。
引导群众发展露天蔬菜产业。目前,扎尼洛发展了近50亩的露天蔬菜,户均蔬菜种植2.4亩,预计每亩每年收入8000元,有力地支撑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扎尼洛成为维西县“四美”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点,增强了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