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德钦县澜沧江一线的佛山乡、云岭乡、燕门乡和升平镇实行集中办学,组成德钦县第一小学。这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的全寄宿制小学,由藏、汉、纳西、傈僳、白、仡佬等民族师生组成的大家庭。长期以来,在德钦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该校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入全校师生心间。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该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和在国旗下的演讲、红领巾广播站等各种少先队活动中,提升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根据学校实际,该校编制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材,在各科教学中积极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素材,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民族知识,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该校注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项目、民族文化艺术之间的结合,在师生中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支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作品“六个一”活动。
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该校注重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每学年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瞻仰民族英雄故事;到博物馆、敬老院去参观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培育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集体。
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新学期,该校都会聘请校外辅导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宪法和法律法规意识,从小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优秀文化传承保护相结合
该校特别注重优秀民族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工作,开设弦子、热巴、格萨尔说唱、民族舞等兴趣班。利用德钦县浓厚的弦子文化底蕴,把藏族弦子传承工作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以“留得住,学得来,用得上”的指导方法,指导老师每周日抽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指导孩子们拉、唱、跳的练习。同时德钦县文化馆多次为孩子联系外出表演,为校园传承工作引路铺砖。
如今,德钦县第一小学的弦子班累计培训学员500余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弦子传承领导工作小组,以“爱国爱家意识强,弦子跳到北京去”为目标,完善文化传承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弦子传承工作得以持续发展。弦子班一路走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县到州再到省内的各个舞台上都留下了孩子们唱跳藏族弦子舞的动人身影。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弦子班的孩子们代表云南省到北京参加全国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父子琴声》节目荣获“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奖”“原创金奖”;同年还代表云南省到北京参加“星星火炬·全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总决赛,《阳光下的格桑花》节目荣获金奖;2019年1月,德钦县第一小学的弦子班代表中国到新加坡参加“金狮杯·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大赛,《梅里扶音》节目荣获“原生态歌舞金奖”的最高荣誉称号。
◎ 张洁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