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很久以来,我认为诗人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指的是野生的黄菊花。其原因有二:一为其“采菊”。野生菊花不仅可药用治病,更可用来泡茶饮用。二为其“悠然”见“南山”。野菊花大多生长在山野之间,所以诗人笔下说的是采摘野菊花时的惬意之情。
“菊花开,正种麦。”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在玉米收罢,播种冬小麦时,念叨这些谚语,并指着地头山脚下的金黄野菊花让我看。我惊讶于那些菊花的艳丽和灿烂。秋意深厚,百花凋谢,万木落叶枯黄,那里不过是荒芜之地,在衰草之间,它们星星点点,一片片一簇簇,在风中轻摇。我跑上前,专挑开得最为稠密的折下来,高举着在田间奔跑……
菊花和种麦子在同一个时节里相遇,在我看来,菊花的开放,有了更为深刻地含义,那是对劳动者的赞美和颂扬,是对土地的深情和热爱。其花开自有诗意地表达……
因为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之功效,所以,家乡人民常在秋日闲暇之时,挎着篮子上山去采摘。东坡、西凹、南岭、北沟,大人小孩,赶着趟儿走出家门,他们在菊花茂密的地方,嘴里说笑着,手上却不停闲,如小鸡啄米似地不停采摘着。野菊花花朵细碎,摘起来得手指并拢,方可将它们悉数放入篮子,否则,它们会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从你指缝间溜走。采摘回来的菊花,晾晒干后,就可以拿到药材收购部,换回来油盐钱。儿时,我会和弟弟一块上山采摘野菊花,最终能有几块钱的收入,就是这几块钱,母亲也会为我们谋划:“两块钱交学费,一块钱买作业本,三块钱买鞋子,来,给你们五毛钱,去买糖块!”我和弟弟拿着钱飞奔到代销点,买来糖块含在嘴里,那是满身心的甜哪!那时,我就品尝到了劳有所获、劳有所得的道理。
但现在,家乡人民们去山上采摘菊花,很少是为了挣钱补贴家用,而是要自己泡茶喝,或拿来做保健枕头。就在前不久,我还亲眼看到邻家大爷从山上回来,摘了满满一篮子菊花。他笑呵呵地说:“这菊花是给孩子们准备的……”老人远去,而身后却有淡淡的菊花香随风飘摇……是的,老人不顾年迈上山采菊花,那是爱和亲情的另一种诗意表达。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的《秋菊》一诗,道出了菊花的耐寒坚韧品格。花开本无意,自有中意人。是喜欢菊花的人,赋予了菊花令人敬佩敬仰的精神品质,是菊花的粉丝们将菊花摆在了神坛。“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菊花》一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爱菊人心中菊花的地位,大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风范。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我喜欢野菊花,我喜欢它的恬静淡然,喜欢它的明亮灿烂,更喜欢它的不媚俗不妥协,不论是生还是死,都具有其独立特行的个性,让人感叹之时又感动不已……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