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君 马建军 何帝龙 鲁茸追玛
冬日晴朗的早晨,沿着金沙江顺流而下,只见一片片石榴林在经受秋风洗礼后泛着金黄,路边那一座座金沙江红军渡口纪念碑,好像在诉说着那段岁月的动人故事。
兴文村位于长江第一湾北岸,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天险北上抗日经过云南藏区第一村,是香格里拉市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也是金江镇的南大门。兴文村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629户2337人,这里居住着汉族、纳西族、白族、藏族、彝族、普米族、回族、苗族、傈僳族等9个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
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2015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全国全面打响,也为这个金沙江畔的小村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多种产业齐头并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作为革命老区的兴文村旧貌换新颜。
兴文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05户336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以来,来自香格里拉市人大、市林业、富滇银行等单位和部门的116名干部职工挂包和结对帮扶105户贫困户。2015年以来,兴文村结合村情及挂包单位实际,确定了发展种养殖业助推脱贫的发展思路。2016年,该村将200万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16家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软籽石榴种植、生猪养殖、土鸡养殖等产业,目前农户累计收入超过800万元。2017年兴文村发放到户产业发展资金369000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到2018年全村生猪养殖新增规模2373头,土鸡养殖新增23900羽,肉牛养殖新增256头,发展软籽石榴600余亩,并按照以奖代补形式对种养殖户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全村种养殖产业初具规模,为下一步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兴文村天吉四组村民党员王树仙家的生猪养殖厂里,圈里的300多头生猪正呼呼大睡。从丈夫因车祸去世独自扛起生活重担到不屈不挠发展生猪养殖,一路走来,王树仙展示出了一个女人少有的顽强。那年她的两个品学兼优的女儿均考上大学,家里的公公和婆婆需要照顾,家境顿时陷入了低谷。2015年在精准扶贫识别后,王树仙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几年来,在政府的扶持和合作社的带动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她家生猪养殖规模逐渐成型,年出栏生猪500头,今年她家养殖场共出售生猪500多头,收入达40多万元。王树仙也成为了村里数一数二的生猪养殖能手。
“感谢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和扶贫干部,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与支持,才让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大女儿本科毕业正在读研究生,二女儿也考进了大学本科,家里的生猪养殖效益也不错,心里真的很感激。”王树仙说。
如今,只要村里组织开展相关养殖培训,王树仙都会积极参与并为乡亲们传授养殖技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生猪养殖户明显增多。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兴文村积极推进实施社保扶持政策,保障了全村群众全覆盖享受医疗及养老服务。对精准户进行合作医疗代缴,确保全村群众100%参保,实现家庭医生签约487户1869人和上门诊疗服务,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村医配备,有农村执业医生3名,医疗卫生床位4个,全村60岁以上老人均享受养老保险。
在兴文村村卫生室,村医务人员正忙着为病人把脉打针。村党支部副书记和玉辉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医疗、养老政策的帮扶,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降低了群众的医疗成本,也为群众养老提供了保障。
自准扶贫推进以来,兴文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进组、进户道路硬化27.5公里,实现道路硬化到户;完成全村600米机耕路硬化和21006米沟渠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通电率达100%……
正在给石榴地浇水的天吉一组村民熊正华望着眼前的田野满是感慨。他说:“以前,我们村没有路,村民只好自己修便道。精准扶贫实施以后,宽敞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用电、吃水、看病就医等各方各面都得到了改善,特别是村里有了软籽石榴、烤烟、猪牛等产业,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感谢党、感谢祖国!”
2016年以来,兴文村加强危房排查,三年来累计对全村419户农户实施了房屋改造,实现了住房“遮风避雨”,提升了全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同时积极鼓励和转移就业,目前全村共有147人外出打工,300余人就近务工;深入开展教育扶贫,推进扶智促脱贫,通过“两免一补”及助学金等政策支持,全村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此外,兴文村还投入220多万元完成了旅游观光栈道、旅游公厕及停车场建设,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
金江镇兴文村党总支书记钟晨说:“近年来,兴文村的变化有目共睹。通过扶贫和帮扶,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连片化、规模化上下功夫,通过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基础设施、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等措施,把兴文村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黄昏,一盏盏太阳路灯照亮着回家的路。兴文村不仅有红军渡口纪念碑,还有渗进这片土地里的长征精神和红色力量。如今这片充满着红色文化的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兴文村各族群众昂首挺胸携手迈步在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