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晓丽 余丽芹 永基卓玛 王靖萍
“这个月,我老公在工地开大车的收入是10000元,儿子寄来了3000元,我卖魔芋收入200元。月初去维西县城赶集,买衣服和生活用品花了1200元,买肉、蔬菜、水果总共用了370元……算下来,11月,我家还有一万来元的结余呢。”拿起农户记账本,喃向梅向记者详细地介绍家里的每一项收支。
在维西县攀天阁乡工农村,每家每户都有这样一本记账本。翻开账本,日期、内容、收入、支出、结余条目详细,从家电购买、打工收入到买菜、坐车、手机话费,不分巨细,项项记录在册。
“我们在入户时发现很多老百姓说不清楚自己的收支情况,有的收入高但规划意识不强,于是,今年4月起,我们在原有的‘四美’评分标准里创新加入了农户记账一项,有助于农户算清账、算好账,引导农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州委组织部驻工农村驻村工作队长肖丽琴说。
经过半年多的培养,记账成了工农村村民的日常习惯,合理科学的规划生活收支成为创建“美”的一项技能。账本封面醒目的“勤俭持家 脱贫致富”几个大字也不再是口号。
“这个月收入多就攒起来置办大件,下个月结余不足就看看哪里花得多了,哪项收入少了,接下来怎么多挣点,一年下来,家里电视柜、沙发、茶几都换新了,家里越来越像样,越来越规整,攒下来的钱也多了,这样,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喃向梅高兴地说。
“记好一笔账省了两笔钱,家里的吃穿用度有计划,就可以少花一笔冤枉钱,记账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又可以省一笔。”村民周继华乐呵呵地说道。“四美积分超市”开办后,工农村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脱贫攻坚等大类细化为50条评分标准,包括规范杂物堆放、内务整理、脱贫攻坚政策知晓率、好人好事、遵守村规民约以及农户记账本等,积分越高,可兑换的物品越多,进一步激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有效遏制了脏乱差现象,营造了“四美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建立缴纳违约金机制,根据量化积分百分制标准,每月得分为50分至60分的不及格户缴纳50元违约金,50分以下的不及格户缴纳100元违约金,对于做得好的农户给予加分,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细碎的生活用品加起来也是一大笔开支,还好,我家里的锅、碗、桶、洗衣粉都是用积分兑来的,每天吃完早点,抹抹灶台,扫扫地已经成习惯,看到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心里也很舒服。”周继华说。
为解决部分农户脏乱差问题,引导群众健康文明生活,工农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小组负责人、生态管护员成立“四美创建”队伍,逐户整理内务,帮助农户清扫庭院、清运垃圾、擦玻璃、洗衣服等,并对农户家中的生活物品摆放进行统一整理。在教育引导农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面,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分片包干,各村民小组按照党员、小组负责人、生态管护员挂连贫困户“一助一”或“一助几”的结对帮扶形式展开,引导群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美’创建要从小的生活习惯培养,脱贫致富也要从细处积累,相信只要记好‘生活账’,工农村群众一定能积攒‘致富分’。”肖丽琴说。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