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萍 和金莲
从公务员队伍中辞职下海、一头闯入旅游市场,经过打拼成为迪庆小有名气的旅行社总经理,后来成为迪庆旅投国企一名高管。2018年,她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辞去迪庆州旅游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职位,再次扎入迪庆乡村旅游创业浪潮中。
从青春少女到年已不惑, 43岁的赵雪芹始终行走在创业路上。是什么力量给予她从旅游二次创业中开始“三次创业”?我们可以从赵雪芹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拥抱香格里拉旅游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进入迪庆的东大门松园桥上仍竖立着“外国人不能入内”的牌子。直到1992年,迪庆州中甸县才正式对外开放,封闭已久的雪域高原开始寻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机。“八五”期间,迪庆州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抓,于1995年组建了迪庆州旅游局。
经过长久而艰难的寻找、发现、论证,1997年9月省政府郑重向世界宣布,世人寻觅已久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到获得世界级美誉的品牌,迪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旅游业走上了超常规发展的道路。迪庆机场通航、建州40周年暨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举办,参加95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迪庆张开怀抱,以新的姿态迎接各方游人。1995年分配到迪庆州旅游局工作的赵雪芹成为迪庆旅游行业第一批职工,见证了迪庆旅游发展奇迹。按照州旅游局统一组织,她通过了国家导游证培训,知晓了迪庆的山山水水是美丽香格里拉的来源。迪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2001年国家出台文件鼓励公职人员下海创业办企业并有一系列优惠条件,为了推进迪庆旅游发展,赵雪芹萌发了下海创业的想法,并向州旅游局递交了辞职申请。年迈的母亲不同意女儿辞职,特地从维西县赶到香格里拉县,在赵雪芹宿舍守着女儿,一守就是一个多星期,只要一谈到辞职的话题,母女俩总是不欢而散。看着母亲不再年轻的脸,赵雪芹也想放弃,可是心中的梦想总是在敲打着她的心。赵雪芹反复向母亲解释,如果不为自己的梦想去闯闯,一辈子都会后悔。她诚恳地对母亲说,即使梦想不能成真,就去摆地摊擦皮鞋养活自己。母亲劝不了她,只好同意了。
赵雪芹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圣地旅行社。管理、计调、导游、财务、后勤,她承担了很多工作。1995年,迪庆州境内仅有2家国内旅行社,宾馆酒店只有100多个标准床位,到了2000年床位增加为9224个。从接待的人数而言,1995年为4.26万人次,2000年为106.26万人次,这意味着1000个人到迪庆旅游只能满足8个人的住宿需求。
面对缺车、缺房、缺导游的情况,赵雪芹在旅游市场打拼。“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找车子、找房间,有的时候已经接团了,还不知道接机的旅游车在哪里?”回忆那段忙碌的岁月,赵雪芹记忆犹新。在旅游团队多的时候,赵雪芹只能守在当时接待能力较好的观光酒店门口,及时安排团队客人入住,有时房间客满,只能到宾馆桑拿房买床位,甚至包一张夜班车,让游客在大巴车过夜。那时,酒店、客运站、医院就是赵雪芹的办公室。
随着迪庆旅游业发展,旅游从业者从1997年的4800人增加到2007年的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在全州总人数中占比从1997年1.48%增加到2002年的19%。迪庆圣地旅行社也从小到大发展为迪庆州最大的旅行社,年游客接待量10万多人次。圣地旅行社的发展,改变了迪庆各旅行社普遍存在的“一个传真机、一部电话机”的简陋形象,成为迪庆较为规范的旅行社代表。当时,针对景区景点碧塔海——纳帕海——松赞林寺旅游线路没有规范的导游词的情况,赵雪芹多次到松赞林寺与僧人交谈,了解寺院历史文化,并邀请州内文化学者撰写,形成了迪庆州关于松赞林景区的第一份较为规范的导游词。赵雪芹也从一名普通旅游从业者成长为迪庆旅游的“老师”。经过她的培训,圣地旅行社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导游,有的成为了全州有名的金牌导游,有的成长为旅行社、旅游企业的总经理,她也成为了全州有名的旅游创业者。
站在迪庆旅游大舞台上
随着旅游从奢侈品逐渐发展成为全民旅游,“香格里拉”旅游品牌落户迪庆州,大量突如其来的旅游机遇,使没有充足准备的迪庆旅游接待能力显得非常滞后、运行机制混乱。几个景点背后却有近20家旅行社在操作,低价运作、内部消耗,导致旅游市场一片混乱,市场推广因渠道零散,无法形成规模竞争。许多景区由于管理混乱不规范,一时间成为迪庆旅游的硬伤。面对这一形势,州委、州政府本着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旅游产业领头企业的初衷,作出了重要部署,组建迪庆州旅游集团(原州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集团的组建是迪庆旅游发展史上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深化旅游改革、全面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由此拉开了迪庆旅游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品质提升、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集团化发展的序幕。
2006年,迪庆州旅游集团邀请赵雪芹担任普达措旅行社总经理。3年的时间里,赵雪芹凭借丰富的销售经验将普达措旅行社“只有一块牌子、一个办公室、一个人”发展为接待量占到全州游客总接待量三分之一的旅行社,成为全州首家“四星级旅行社”。2013年,迪庆州旅投被省城投收购后,赵雪芹担任旅游集团行政副总,分管人力资源、行政办公室。2017年,迪庆州国企进行改革,要对“僵尸企业”进行清理,集团旗下演艺中心、一卡通、商品公司、滑雪场等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清算,一次性裁员100多人,部分员工甚至与分管人事的赵雪芹正面发生冲突。经历了人事改革,可以说赵雪芹毁誉参半,有的人说她不近人情、有的人说她太苛刻。在这次裁员改革中,赵雪芹没有退缩,她充分吸收国企现代化管理的经验,不断提高绩效管理能力,并多次在省内旅游领域进行授课及交流。
行走在旅游创业路上
经过20多年的奋斗,迪庆旅游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云南旅游上的皇冠,迪庆旅游已相对成熟,但仍有无限发展空间。2019年,迪庆香格里拉乡村旅游兴起,赵雪芹再一次走上了旅游创业路。她放弃国企高管高薪,投入到乡村旅游创业中,以景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出现。她说,为家乡旅游发展出力献策觉得很快乐。熟悉赵雪芹的人说,旅游二次创业中只有赵雪芹敢“三次创业”。
在她的推动下,维西塔城镇哈达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村。进入塔城镇,可以看到四鸣精舍高档民宿酒店、哈布达精品民宿酒店、独具特色的民宿、冰酒小镇、向日葵花海,旅游设施逐渐改善、特色鲜明,成为迪庆旅游的新领域。
现在,赵雪芹负责的香格里拉腊普河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了迪庆乡村旅游的推动力量。赵雪芹说,作为一个旅游从业者,面对变幻的旅游市场,如果3年没有任何可以拓展的领域、没有任何可以提升的学习机会,就需要到另一个平台提升自己,而自己永远走在自我提升的路上。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