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 杨启彦
前一阵子,梨花村委会范伟书记很心塞,因为县里派来扶贫的第一书记杨明竟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娃娃。
小杨上任后,范伟听到的尽是些让他哭笑不得的议论:山梁上、箐沟里那上万棵的百年老梨树,被小杨跪着趴着一棵棵拍过;那些石头垒成的老房子,被小杨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拍过;范老爹那头瘦得风都能吹倒的老水牛,被小杨牛头牛尾的拍过,甚至拉出来的那堆牛屎,也被他拍成了闪光的八面体;跳老戏的寡妇荷花那把油渍渍的扇子,被他拍成快闪。人们还说,小杨书记白天四处拍照,晚上满村跑。找范老爹,找老酒鬼范天成,找荷花……范伟嘀咕着:“成何体统?”
这天,范伟正在院子里伸懒腰,小杨书记来了:“范书记,我有事和你商量,请随我来。”范伟打着哈哈,心道:“你个不务正业的毛孩子,能有什么大事!”
范伟随着小杨书记的鼠标,看了两个多小时。这个屙屎不生蛆的梨花村,被他拍得跟个仙境似的。那些有头没脚的传说,被他写得天花乱坠。网站、论坛里铺天盖地的跟帖、评论,有不少人还是教授、专家、作家、画家。他服了,这个娃娃不简单。
小杨书记认真地说:“我准备举办首届梨花村梨花旅游节,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就从这里打响。”“梨花旅游节?”范伟有些疑惑,“那梨花谢了呢?”小杨书记笑道:“还有槐花、桐花、油菜花……”“那春天过了呢?”“夏天有石头房子,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有清澈见底的水塘;还有范老爹的旱烟斗、老茶壶、老水牛;范天成的小灶酒可以喝成诗;荷花为主的地方戏,可以穿越时空,还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一年四季,咱梨花村都是旅游圣地,不怕游客不来,只怕我们服务搞不好。”范伟一拍桌子:“好啊,小杨书记,我服了,都听你的。”小杨书记哈哈笑道:“哪里呀,还得你来唱主角。”
梨花村首届梨花旅游节成功举办了。梨花村一炮走红,成了省作协、省美协的创作基地。总结会上,范伟的嘴都咧到了耳朵后面:“小米、荞面等杂粮卖了近十吨;干腌菜、老火腿、小灶酒这些也卖了两吨多,农家小旅馆收入三万多元……”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