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叶恒君 孔得地 彭西
3月29日下午,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松园上组突发森林火灾,火趁风势迅速蔓延,威胁着山脚下的加油站、变电站、村庄等。武警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二支队连夜组织400名官兵驰援火场一线。31日中午,支队根据火场形势再次出兵增援。4月1日上午,丽江市玉龙县方向又发生火灾,支队紧急出动备勤力量赶往扑火现场。
3天时间里,支队连续出兵三次、支撑两线作战。官兵们背靠加油站、变电站上演多场“逆行”,顶着狂风浓烟向火海发起数十轮冲击,在火场和群众之间筑起一道橄榄绿色的钢铁防线。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山高路堵、草茂林密,火高面广、风大缺水,火场愈烧愈旺。“山脚下就是加油站和变电站,决不能让火烧过我们的防线!”支队领导迅速判明情况,将官兵分为一线扑打队、二线清烟队、三线运水队,按照分片划区、扑打结合、一线平推等战法层层阻截。经过连夜奋战,加油站和变电站方向的可燃物首先被人工阻断,解除了民众可能受到的直接安全威胁。顾不上歇一口气,官兵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在垂直高差800余米、坡度近70度的山林中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官兵们浑身黝黑、面目疼痛,有的在吃干粮时就睡着了,但轮换下来休息的官兵谁也不愿意离开火场,他们在林地里和衣而眠,稍微恢复一点体力就加入到下一轮的冲击中。此刻,火场就是战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怕是人之常情,上是军人本色
在凌晨三点的扑火战斗中,突然刮来的山风让老士官秦昌华和几位年轻的战友差点陷入火焰的包围圈。见此情况,秦昌华迅速反应,立即组织大家向林木空旷处撤离。到达安全地域后才发现,他们用于捂住口鼻的湿毛巾早已烧痕斑斑。“怕不怕?”“事后想想确实很危险,但我们还是会继续战斗。”秦昌华招呼着年轻的战士互相用水壶浇水降温、涂抹烧伤药膏,自己又冲向了火场内围。
山上林木干燥、风势凶猛,火场形势复杂多变,给扑火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度。面对自身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安危,官兵们冲向火场的脚步始终未曾迟疑,灭火拖把、高压水枪、脸盆水壶等工具成了他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承载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奋勇杀向火场一线。
党旗飘扬在火势最凶猛的地方
“党员干部,跟我上!”火情危急,支队长、政委昼夜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带领党员干部连续啃下火势最凶猛、地形最陡峭的几块“硬骨头”,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担当,身先士卒吹响总攻号角。
扑火战斗中,各级党支部率先成立党员干部突击队,大、中主官担任队长、组长,各队配备8名党员、2名干部及多名士官骨干。遇到艰难任务,党员争当先锋、干部勇站排头,引领官兵向一个个目标发起冲击,愈战愈勇。
截至发稿,官兵已累计送水50.6吨,砍挖隔离带360米,扑打火头548处,清理火点6220处、烟点9030处。火场附近的重要目标已初步解除危险,官兵正继续展开纵深灭火作业。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