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用文学探寻林徽因的精神世界

——读陈新华新书《风雨琳琅》

★钟芳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说起林徽因这个源自《诗经》的名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她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和那颇具争议的情感生活。既往林徽因题材的传记作品都以爱情作为主线来展开,无限放大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感情纠葛,却有意无意地掩盖了她作为学者在建筑艺术上的学术成就。历史学博士陈新华新书《风雨琳琅》(中信出版社2020年1月)则是一本有别于同类书的严肃作品。该书遵从历史客观,以林徽因生平为主线,全方位呈现一代传奇女性多姿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近代以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这些正是当下优秀经典文化发扬的内容之一。

《风雨琳琅》全书共分为“书香与革命、公无渡河、万种风情无地着、夹缝中的成长、奇异的月色、梁林因缘、围城、绝学大昌、第一才女的朋友圈、文坛多面手、南渡、北还、时间开始了、反对者的忠诚、人间四月天”十五个章节,叙事真实可考,主线分明,搜罗详备,融思想性、史料性、故事性、可读性、美学性于一体,力图为读者真实还原一位被情史遮蔽太久的中国建筑师,是市面少有的详述林徽因精神世界的历史读本。通览全书,你会看到一位打破世俗视角的林徽因,她建筑师、文学巨匠的形象跳脱了名媛、情种的定位跃然纸上。她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她不输于男子的大气与家国情怀,她对中国建筑史学所做的卓越贡献是不该被其情感故事所遮蔽的。读来引人入胜,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

林徽因出身名门、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的“太太客厅”,聚集了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金岳霖、胡适、沈从文……讨论时局、谈古论今、学术研讨等,所有男人为她趋之若鹜,她却始终坚持最初的选择,不离不舍。她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从事文学创作,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每篇作品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清风拂面,写出了对生命多层次的智慧感悟,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审美价值。

当然,林徽因的学术主要是在建筑学上。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战乱和病痛折磨,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同时她撰写许多建筑学术作品,创立清华建筑系,担任教授讲师,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其研究成果与勘测资料成为当今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弥足珍贵的史料。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主要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提交的设计者签名上,第一个人就是林徽因。一副柔弱的肩膀何以扛起这负载着5000年文明史的厚重丰碑?是丰富渊博的学识,是至深至热的爱国情怀,是国难家仇、血火洗礼铸就的钢铁信念。除此之外,她还创新传统工艺景泰蓝,为保护北京城古建筑殚精竭虑,书写了她建筑人生的辉煌篇章。就像她的诗《秋天,这秋天》所写:“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

佳人已远去,但遥望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遥望那个翩若惊鸿的身影,依然魅力四射,令人艳羡不已。而陈新华教授这部《风雨琳琅》无论从内容、文字到形式都保持了严谨高雅的风格,说它是一本贴近历史真相又饱含文学关切的精品,当之无愧。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5-06 ——读陈新华新书《风雨琳琅》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2970.html 1 用文学探寻林徽因的精神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