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
我在看一个纪录片。非洲南部的一个草原,蓝天下,绿草间,动物们悠然自得,或迈着懒散的步子,或在草地上酣睡不醒。
一头黑色的犀牛,漫不经心地吃着肥嫩的鲜草,一头小犀牛跟随其后缓缓走着,像是它的孩子。小犀牛似乎特别淘气,时不时撒个欢儿,蹭蹭妈妈的身子。突然一声闷响,一颗麻醉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打入大犀牛的咽喉。顷刻的惊慌失措之后,大犀牛便猛然转身,往百步远的灌木丛中跑,没几步,栽倒在地。小犀牛一溜烟钻进灌木林中。
5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手握着麻醉枪,一手拎着短刀、锯子,冲到大犀牛身旁。一个人爬在牛背上压住,两个人一左一右把牛头按住,另两个人拿出锯子开始锯牛角。尽管5个人的情绪有点紧张慌乱,但一系列的动作又显得熟门熟路。5个人擦着汗,把血肉模糊的犀牛角用塑料袋包上装进皮箱里,准备撤离。这时小犀牛从林中疯狂地冲过来,那5个人迅速闪退,躲在一棵树后,观察着场景。
看着妈妈满头鲜血以及僵硬的身体,小犀牛舔着血迹,粗大的泪珠一滴接着一滴落在妈妈的身上。就在这时,一口黑洞洞的枪口正瞄准小犀牛。又是一声枪响,一股冰凉的麻意迅速在它体内扩散,小犀牛应声而倒,5个人一拥而上,还怕麻得不够,干脆几把短刀一齐插入小犀牛的心脏,又是一次锯割,这些人收起战利品,又一次消失在丛林中。
犀牛体型庞大,但性格温和,从不主动攻击其它动物,是优雅的食草动物。
早在18世纪,非洲大陆有40多万头不同种类的犀牛,而到了20世纪末,全世界只剩不到3万头。现在尽管已经将犀牛列为濒危野生动物,禁止在国际市场上做交易,但由于人类的自私和残忍,偷猎者和走私者仍然不会放弃这暴利的产品。不知是哪个人发明的,说犀牛角是珍贵的药材,有清火利胆、明目消炎的作用,只要是高价补品和药品,成份中少不了犀牛角,管它有效还是无效。由此把犀牛角炒到天价。据说在黑市,几两犀牛角要上万元,一斤就要几十万元。没有哪一种动物对不起人,而人却对不起几乎所有的动物。人丧失悲悯之心,无视生灵的苦难,为了一己目的,剥夺动物的生路,这样早晚会遭受报应。
过去说老虎吃人,武松打虎。通过传说、故事和神话,让人“谈虎色变”。曾经老虎吃人是不争的实事,而今天人吃老虎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些不知廉耻的人吃老虎肉,睡虎皮垫,喝虎骨酒,这一切是为了强身、补钙、壮阳。人成了老虎的唯一天敌,是老虎濒危的罪魁祸首。进入新世纪,没有听说老虎吃人的新闻,这概率万分之一,甚至更少。看到的消息是新疆虎已经灭绝了,华南虎濒于灭绝,东北虎也岌岌可危。人几乎截断了老虎的食物链,毁坏了它们栖息的生存环境,使用的是斩尽杀绝的套路。将来我们的子孙要看威严的、大型的、美丽的老虎,只能到动物园和博物馆。
我小时候听到不少狗熊伤人的事,几年前朋友带我去参观一个养熊场。一个个高不过0.8米,宽不过1.5米的独立铁笼子并排摆放着,连人缩起身子也很难钻进去,而里面却囚禁着一只只黑熊。牢不可破的狭窄笼子,以动弹不得的一种姿势,固定不变的饲料喂养,这些熊终生受着无穷无尽的疯狂折磨。每只熊的腹部胆囊位置都被插上了一根钢管,每天两次定时抽取胆汁,一次30-160毫升,个别胆汁浓度比较高的熊一天被抽取4、5次胆汁。熊愤怒的嘴巴死咬铁笼导致牙齿脱落,嘴唇溃烂。由于不能摩擦而疯长的爪子刺入掌心,滴着脓水,有的啃噬自己的手掌,直到血肉模糊。这样恶劣的折磨,让很多熊患上肿瘤,并在体内破裂,脓血从口鼻中流淌。在大门旁的猪圈里关的不是猪,而是几十只熊,这些是失去了价值,从铁笼里拉出来的黑熊。我仔细看着,有的熊没有爪子,因为怕抓伤抽胆汁的人,爪子的关节全部被剁掉了,就算放回大自然也无法正常生活;有的呆头呆脑,长期的营养失调,细菌感染了大脑,造成智力障碍;有的骨瘦如柴,因为注射了大量抗生素,导致双目失明,无法进食。我曾经在野外看到的熊有凶猛的气势、灵敏的警觉、轻盈的爪子,独霸着自己的领地,从没有显露出狐疑和恐惧的神态,人和家畜对熊闻风丧胆。
熊为什么会遭受如此的灾难?因为人失去了对动物的仁爱之心。众所周知,熊胆有清热解毒,治疗肝火赤目,咽干喉肿的效果,曾经也有野外捕猎野生熊的举动。那时的熊生活在森林茂密、野花盛放、清泉畅流的自然界中,人们要拿到熊胆不仅要经历千辛万苦,还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人怕死的心态、奢侈的爱好、对补品的盲从,促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办起了养熊场。一斤熊胆价格近万元。据说全国有近百个大小养熊场,一个养熊场就是一个印钞机,一头活熊就是一棵摇钱树。在中医的药典中,至少有50多种草药,可以达到与熊胆相同的疗效,但市场的暴利和极大的需求,催生了这样残酷的养熊场。
从远古的漫长岁月中,人和动物一起走来,人与动物同伴相处,动物并没有经历灭顶之灾。实现了工业化以后,人类征服和利用动物的工具不再是斧头、刀枪,而是机械和科技。对动物的态度不再是害怕、畏惧,而是释放出肆无忌惮的吞食欲望。我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位成名的女星妖里妖气地叫喊着“人人都为礼品愁,我送北极海豹油”“补肾要有新观念,海豹鞭是新产品”。因为这两句话,凡是有海豹的地方,商业捕杀如火如荼,一次大规模的捕猎之后,冰上、水里都残留着成千上万的海豹尸体,唯一缺的是它们的下半身或生殖器官,仅2000年就有40万头海豹被杀。我国渤海湾的斑海豹已经濒临灭绝,加拿大海豹也岌岌可危。在历史上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灭绝。我们保护动物,不是像喊的口号那样为了动物,而根本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人类因为滥杀动物导致自身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如果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那才是高瞻远瞩。
最近,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叫阿道夫·杜戈赛的人给一份报纸的求救信,并配有图片。信中写到:他要救的不是人,而是果子狸。果子狸又叫灵猫,生活在我国南方边界和东南亚气候温热、潮湿的丛林中,长得十分可爱。它全身裹着发亮的褐黄色软毛,当它昂起头时,会竖起黑色的松软尾巴,露出白色的肚皮。它的黑爪非常灵活,目光似乎总在琢磨着什么。它那黑色的尖鼻寻找着各种带着香气的湿润树枝。果子狸有一种天生的本能,能从满枝的咖啡豆中挑选出那些果核最完整、成熟度最恰当的咖啡豆来,而这些正是制作优质咖啡的原料。人则无法用肉眼辨别咖啡豆的优劣。我在云南的普洱听一位老板介绍,果子狸吃进去的咖啡豆,表皮被消化,而坚固的豆粒在它胃里发酵并被体内的特殊香味浸染,同粪便一起排泄出来。就像藏族人拣虫草那样,人们会专门组织人员在果子狸生活的区域寻找包着豆粒的排泄物,然后洗净、晒干,再卖给咖啡商。这种咖啡非常稀少,香气逼人,一杯能卖100多美元。
于是一些唯利是图的企业老板便打起了果子狸的主意。在一个树林里,四周垒起高墙,到处摆着一个个独立的小铁笼,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捕捉果子狸。然后分别关在笼子里,5天不给任何食物,等到它们饿极了,才将挂满了咖啡豆的树枝伸进笼子里,果子狸本能地挑选出那些最优质的的咖啡豆,急不可耐地吃进嘴里。几天之后工人们收集它们的排泄物,拣出优质的咖啡豆。可怜的果子狸变成了生产优质咖啡的活机器,不停地饥饿,不停地暴食,然后不停地排泄。它们不能像在野外那样捕吃其它杂食,而坚硬的豆粒消耗了它们体内的胃液,两年后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肠胃失去功能,个个变得皮包骨头,最长只能活3年。凡是不能生产咖啡豆的果子狸则一律让它饿死,运送到垃圾场填埋。然后又捕捉一批果子狸运进来遭受同样的折磨。在这个厂工作了十年多的一个清洁工,实在看不下去。他觉得这些可怜的动物不应该如此悲惨地死去,就写信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但不仅没有收到答复,还遭到不明身份人的毒打。他却没有就此罢休,跑进厂里拍摄了果子狸被残忍虐待的镜头,送到报刊发表,社会上顿时一片哗然。迫于舆论压力,厂里300多只疲惫不堪的果子狸被送回大自然中。同样,孔雀、袋鼠、麋鹿、青蛇等,如今纷纷被商业饲养,被市场宰杀,被利润烹调。
在一些金碧辉煌,陈设华丽的高档餐厅、土豪会所,铺上桌布,摆好杯盘,客人入座,满屋飘香,又是一场野蛮的、恶心的、灭绝人性的屠杀。活吃猴脑竟成了个别新兴“贵族”们的时髦,活鹿身上割下来的生殖器,偷猎者那里得来的熊掌……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所谓能强身壮阳的食料都摆上了餐桌。每一道名菜的背后都有一曲动物的哀歌。黑心老板饲养动物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让动物快速长肉,在饲料中添加了激素,注入了抗生素、镇静剂等化学物质。它们在短促的生命里,没有见过一缕阳光,没有见过一片绿叶,没有见过异性同伴,甚至没有舒展过懒腰,没有过自由奔跑。孔雀是美丽的象征,看到穿着漂亮的女性,它便展翅开屏。印度曾有孔雀王朝,我国则有古诗《孔雀东南飞》。我有一次参加聚会,服务员端上一盘烧肉,看上去像个火鸡,刚准备下筷子,男主人便洋洋得意地招呼客人:“要趁热尝尝,这是烧孔雀。”我吓得全身出了一阵冷汗,手颤抖得几乎拿不住筷子,失神地盯着盘子,一种恶心与羞愧瞬间涌上心头。不少客人的神态与我相似。主人再次唠叨:“这孔雀是我从朋友的饲养场里带来的,那里养了很多孔雀,专门供朋友享用。这只孔雀今天早上厨师准备宰杀时,还对着他开屏呢。讨好也没有用,为了今天在座的朋友尝个新口味,手起刀落不留情面。”我只能忍住义愤填膺的冲动,心里想:那些野生的、生动的、斑斓的,世世代代陪伴人类,给人带来无限美感和动人诗意的生灵们,带着血泪和恐惧,前赴后继赴向人类设置的刑场。
我在黄瑞云的作品集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猴脑是最好的滋补品,而捕捉猴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曾经云南一个地方的土豪就把猴子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当有需要用猴脑招待的贵客来到,主人就引他们到猴圈里来,自己点选猴子以取食。猴子有“万物之次灵”的称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久而久之,猴子们就知道客人拜访的“美意”了。每当主人陪同客人进入养猴圈,猴子们就一起惊恐,停止一切活动,战栗地拥挤着向角落里退缩。睁圆的、深陷的、惊惶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客人,看他们决定命运的手指指向哪里。当客人终于看中了一个对象,伸手指着它的时候,群猴立即一拥而上,把那只被选中的猴子连揪带搡地推了出来。这时,整个猴圈里,除了那只被揪出来的猴子悲哀的号叫之外,其它所有的猴子又蹦又跳、兴高采烈,它们知道,灾难已经过去。这些看似聪明的动物,并没有考虑先抓出一个牺牲品,丝毫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前者的遭遇必然是自己早晚的结局。
人类应该把爱心扩大到全体生命和整个大自然,让动物从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境遇中适度解放出来,减少动物们承受的巨大痛苦,杜绝疯狂、残忍的屠杀。人类的出现,本来是一种善的存在、美的呈现。人要在利己的同时,懂得利天地、利万物、利众生,应该要闪耀出道德的光芒。地球不在乎人类怎样闹腾,它等待着时机,给人类一个无法想象、措手不及的报复。没有地球、没有大自然,人类的生命是不能存在的,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也应是人人牢记在心的真理。
(作者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