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近视高发!专家支招防近视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近视困扰?

《世界视力报告》中分析称,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获得眼科护理机会有限,是视力障碍人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其如此。现代社会人们长时间待在室内从事大量“近距离工作”,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有近视问题,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降低这一风险。而在中国,学业压力大、缺少户外活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整体防控意识低等因素被眼科专家认为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主要因素。

预防近视,保护双眼,看看专家有哪些建议。

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模式让学生们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增加,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对此,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瞿佳建议,要做好“三个20”(即用眼20分钟,要远眺20英尺超过20秒),掌握“一寸一尺一拳”(即胸口离桌子一拳远,握笔手指到笔尖要有一寸,看书作业要有一尺远),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郭欣介绍,《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中提出,家庭照明光源需要采用三基色的光源,因为这种照明设备具有发光柔和、亮度均匀、无频闪、不刺眼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学校和家庭的照明设备。孩子使用的学习台灯色温要在4000K以下,在这种色温下读书、学习,会让人心境平和,学习效率高。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台灯色温较高,对视网膜是有损害作用的,会导致黄斑变性、自由基增多,也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在晚上使用会对褪黑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干扰生物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

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也表示,在复课之后,对于孩子们的近视防控还是要做到“户外120分钟”的原则,最好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应该更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关于近视的几个错误认识:

误区一:幼儿视力不用经常检查?

视力发育一般在5至6岁基本成熟,然而处在学龄前的儿童视力还在发育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视力也不同。如果各年龄段的视力一样的话,就说明已出现问题。所以学龄前儿童最好半年做一次视力检查,防止出现视力发育滞后的情况。

误区二:眼镜不能戴,越戴越坏?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只是假性近视不用治疗,或者觉得眼镜一旦戴上度数会越来越深,不肯给孩子配眼镜。

眼科专家表示,如果发生了近视,不戴眼镜,孩子看不清远处,反而容易引起近视的迅速增加。如果配一个合适的眼镜,反而有助于近视的控制。

误区三:近视做个手术就好了

现在近视眼做的手术和戴眼镜一样,是矫正屈光不正,眼睛还是近视眼,相当于戴了个凹透镜。虽然能看清了,但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近视眼还会再次发生。

误区四:相信“神器” 能治愈近视

到目前为止,近视眼是可以矫正的,但还没有治愈近视眼的方法和技术。

预防近视小贴士:

一、当我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使用时间不要过长。阅读纸质内容40分钟、电子产品20分钟左右,就要让眼睛放松一下。

二、屏幕不要把对比度选得太高、太亮,这样进入眼睛视网膜的亮度会超过我们所需要的生理阈值。

三、我们在专心的时候,闭眼睛的频次会大幅下降,这会把角膜暴露给外界干燥的空气。所以一定要主动在阅读、工作的过程中眨眨眼。

四、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用一段时间眼睛后,一定要强制自己走到窗口,看5米以外的物体10分钟。 (文章综合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图片来源网络)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6-1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3749.html 1 近视高发!专家支招防近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