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3岁或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并且能够引起局部流行,其传播系数高达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从临床看来,大龄儿童和成人有时候也会“中招”,切不可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皮肤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但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则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由于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的发热、咳嗽、流涕等与流感类似,很容易被忽视。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手足口病患儿和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肠道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下容易生存,且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尤其当孩子发高烧、出皮疹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专家提醒,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一旦发现或确诊为手足口病,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立即切断传播途径,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要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同时,患儿的衣物也要及时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消毒处理。
专家介绍,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被手足口病侵害。所以在高发季节,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让孩子远离病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另外,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同时还要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密切接触。目前来说,手足口病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疫苗。接种预防疫苗,保护率可达95%,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来源:科技日报)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