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吃上旅游饭 过上好日子

——记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新海

● 云南网记者 赵岗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关键看你怎么走。”和新海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创业实现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做一个有尊严的人。6月13日,记者专访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加母壳村民小组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新海。

农村出身的和新海从部队退伍回到老家,面临着没有创业经验、没有产业资金的现实。退伍后的第二个月,他就踏上了寻找创业道路的征程。他把探索创业道路的第一站选在丽江,因为那里的旅游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于是,他加入了一家旅行社,干起了旅游服务工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积累创业资金。

和新海创业的路越走越宽广,2004年创建了腊普茸阁客车接待站,带动30人长期就业,个人固定资产超过400万元。到2014年,他拥有了两辆旅游线路客车,成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领军人物。

“离目标越近,困难往往越大,但我不会停步。”和新海说。2015年5月20日,维西县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迪庆香格里拉腊普茸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挂牌运营;2016年4月,迪庆香格里拉啦比龙巴土特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8年1月,维西县归乡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我的目标就是依托塔城镇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这是和新海创办旅游公司和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初衷。

向着这个目标,和新海请专家完成了乡村旅游规划。一张宏伟蓝图描绘出美好未来:以公司为龙头,采用“党支部+公司+加母壳村民小组共享民宿”的模式,依托塔城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秀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文物资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借鉴网络运营管理模式,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带动塔城镇乃至维西县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资金支持,但资金从哪里来?和新海以150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两辆线路客车,还把家里的全部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200万元,再加上120万元的积蓄和塔城镇党委政府注入的1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帮扶资金,维西县塔城镇腊普茸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完成了融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民俗体验中心建设任务。

“公司的利益跟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公司发展,我们发展;公司好,我们就好,相比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有时候连路费都挣不回来,现在成为公司员工后年收入可达7万多元。”公司职工陈宏说。

加母壳村民小组60户农户也是公司利益链条中的一环。“共享民宿就是把村民闲置的房子进行统一改造管理,接待游客,年底村民可以分红,这个方式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极大地激活了村民的空闲资产。”和新海介绍,该项工程完工后,公司将通过网络组织旅游团队到塔城镇旅游,60户农户负责接待游客,为他们体验民俗提供服务,走上吃旅游饭的路子。

另外,公司还大量收购虫草、天麻、核桃、松茸等农特产品,带动农户增收。公司特聘负责收购土特产品的两家农户各增收达10万元,在公司各部门供职的30名员工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在新鲜野生菌上市期间,公司还提前与建档立卡户、贫困户、残疾人签订临时工劳务合同,优先带动他们就业,每天有60人在公司打零工。同时,在维西县各个乡镇布点收购野生菌及各类农副土特产品,如蜂蜜、板栗、核桃等,鲜松茸收购价比同行高出10至20元。2019年带动农户375户128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9户118人。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6-16 ——记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新海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3884.html 1 吃上旅游饭 过上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