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翠海
6月的香格里拉繁花遍野,芳草萋萋。午间,与同事去单位的绿化区浇水,不想在葱郁无边的建塘草原上邂逅一个鸟巢,里面安睡着三只小小的蛋。大家立刻都被这大自然中最幼小的生命萌住了,纷纷欢叫着拿出手机拍摄,同时也被一个问题难住:这是什么鸟的“宝宝”?这鸟妈妈怎么把蛋生在大草坝上?万一被牛羊或者来人不小心一脚踩烂,那可如何是好!
尽管有这些疑问,尽管这几只宝宝非常迷人,但大家都不敢哪怕轻轻触碰一下,怕因此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只有观看之后跟三只鸟宝宝说“拜拜”。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我州摄影师、鸟类专家彭建生,希望他能为记者乃至更多朋友答疑解惑。
彭建生老师当即发来两张图片并回复:这是环颈雉的蛋,环颈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很常见。
彭建生老师介绍,环颈雉又名雉鸡、野鸡,也叫“土凤凰”,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环颈雉亚种甚多,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但基本特征相同,从昆明以东环颈雉的脖子上有个白环,到我们这里这个环就逐渐没了,所以叫环颈雉的无环亚种。
环颈雉身着华丽羽衣,它被叫做野鸡,却并不是家鸡的祖先。遇到危险临近,环颈雉常会原地卧下不动,眼睛紧盯着入侵者。良好的保护色使它和环境融为一体,即便是色彩鲜艳的雄雉,走到跟前都很难发现。和雄鸟不同,雌性环颈雉衣着十分朴素,孵蛋带孩子的工作全权由它负责,灰暗的羽色为它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效果。
环颈雉繁殖期为每年3—7月间,南北方相差约一个月。它一般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它腿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长,常成抛物线式飞行,落地前滑翔。
“善跑,善于藏匿,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长!”彭老师介绍到这里,疑问也就破解了,环颈雉妈妈很了不起,孵蛋带孩子全由自己搞定,把宝宝生在草地上也不是因为它粗心,而是它对自身生理特征的扬长避短。
彭老师提醒:环颈雉虽然在我们这里很常见,但它是受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建议大家不要去打扰它,否则它可能会弃巢。
所以说,如果你在香格里拉草原上碰到这样的“土凤凰”宝宝,请千万记住:不要触碰,绕道而行!您的这一举动,会让草原上多出更多的美丽“土凤凰”。
相关链接:
环颈雉在我国隶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的行列,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