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读盖步瀛长篇小说《茶——发生在香格里拉的故事》

鲜明的人物形象 浓郁的边地风情

● 李国庆

首先,我要表示对盖老的钦佩,他创造了云南文学史上的两个记录:第一,整整用了51年时间,精心打造自己的一部作品;第二,以82岁的高龄,最终完成了自己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茶——发生在香格里拉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拿到《茶》以后,我一刻也不敢放松,抓紧时间阅读,一来是为了不辜负盖老对我的信任,二来对《茶》这个题材确实存在着浓厚的兴趣,亟欲一睹为快。

掩卷之后,不由为盖老多年辛勤耕耘所收获的丰硕果实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为发现了白璧中尚存的一些瑕疵深以为憾,一并吐之,以图一快。

我认为,《茶》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选材选得好。有人说:“题材抓对了,创作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这话有一定道理。拿《茶》这部作品来说,盖老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香格里拉地区藏民的生活。藏族地区地域辽阔,藏民的生活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写什么好呢?盖老最后选了一段自己最熟悉的事例,那就是当时碧塔海地区因为缺茶而爆发的一场斗争。这个题材很吸引人,本身充满了悬念和许多未解之谜,能够吊起读者的胃口,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艾芜曾经说过:“一个作家选定自己喜欢的题材来写,即使不能写出了不得的杰作,至少也会写出像样的东西。”据盖老介绍,他对建国初期香格里拉地区藏民的生活十分熟悉。1952年,他作为昆明军区文工团编导室的创作员去香格里拉蹲点,与藏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了近半年之久。1953年,他第二次进入香格里拉,又生活了近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成天和藏民打成一片,了解和熟悉他们的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潜心搜集创作素材,为日后创作《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5月,他又去了一趟香格里拉,寻找新的感觉和体验,便于进一步修改作品。

显而易见,正因为盖老熟悉那段生活,熟悉自己笔下的人物,而且选取了一个比较适合表现的题材,《茶》的故事才能让读者在审视和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从而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

二、人物塑造比较成功。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因此,人物的塑造,是文学作品的中心问题,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中,人物形象更是文学形象的核心。作品的主题通过人物活动来体现,作品的情节发展取决于人物的性格,作品所展示的环境应与人物的性格、命运密切关联,以揭示出环境怎样影响人、人又怎样影响他周围的世界(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总之,在文学作品的诸要素中,人物形象处于关键地位,人物塑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古今中外许多名作,往往以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结合《茶》的创作,我认为盖老在塑造人物方面是花了一番心血和功夫的。特别是几位主要人物给人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是可以“站立”起来的。

泽仁顶珠是盖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在整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泽仁顶珠出身贫苦。解放前,他“阿爸康达古瓦靠打猎、放牧牲畜和帮人度日。买不起茶吃,就到雪山上采雪茶、深山里采野茶度日,实在熬不住,就去求拜那些跑普洱、下关和拉萨的藏商们,借上一圆茶,到秋后就要还一斗五以上的青稞,或是一小饼酥油(约一斤半),还不起呢,就要挨利加利、利滚利的盘剥,直到被拉去牲口抵债为止。他自己赔过的青稞、酥油、虫草、贝母,甚至是牛、羊等,一下实在数不清啊”。解放了,藏民翻身当了主人,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可是,农奴主做梦也想恢复他们往昔的制度,旺阶千总带领手下的一伙人阴谋发动叛乱,结果被藏民骑兵队打得溃不成军,躲到悬崖上的一个山洞里躲藏起来。就在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泽仁顶珠出场了。他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却表现得非常勇敢,“他把解放军带到了花岗岩的峭壁上,插到崖洞后背顶端往下扔手榴弹,把敌方洞口的火力压住……”,旺阶千总走投无路,只好接受解放军的劝告出来投降了。“泽仁顶珠在那回战斗里,因送情报右腿负伤不下火线,还立了大功呢!”通过作者的描写,一个勇敢、顽强、憎爱分明、勇于牺牲的藏族青年形象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陈荒煤认为:“情节是展开人物命运、性格冲突的手段,所以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情节是性格的派生物。”茅盾在谈到人物与情节的关系时说:“应当是由人物生发出故事。人是本位,而故事不过是具体描写出人物的思想意识。”老舍也强调:“一定要根据人物的需要来安排事件,事随人走;不要叫事件控制着人物。”如此看来,作者是深谙小说创作之道的。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泽仁顶珠的性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看到,《茶》的故事是按照“缺茶——借茶——运茶——保茶——送茶的线索”展开的,可以说泽仁顶珠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出色的表现,但最令人难忘的是“发展(运茶)、高潮(保茶)”部分。

运茶队在返回香格里拉途中,碰到了麻烦……

可是风暴并未稍停,正当渡船进入江心时,无情的暴风挟着急骤的暴雨,陡然扭转了船的方向,此时船身往下游飞跑了,越跑越远。“啊?”船上的人都惊叫了起来,看到那一泻千里般被山峡狂吞的船,大家的心像掉到了地上似的,泽仁顶珠小声向纳西老人请教:“大叔,怎么办?”

“不要乱动,防它打旋。”

老人话音刚出,果然渡船随着一阵阵猛刮的旋风和急剧的骤雨在浪中打起旋来,船身顿时倾斜。泽仁顶珠见船身歪向一边,水浪打进船沿,于是急中生智,马上与札巴、者石尼玛和米郎联手倒向翘高的船身上,由此四人的力量使船身暂时保持了平衡,在船身打了几个旋转后,暴雨旋风才渐弱了,但船身仍向山边飞驰,老人这时顺势撑篙,使船身渐趋平衡,终于巧驶到山脚下才靠到了水边。

此刻纳西老人对泽仁顶珠说:“你太聪明了,太机灵了,不是你们联手向一边躺倒在翘起的船帮上,这船就会歪向一边,……,”下面不吉祥的话他就咽下去了。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死危难关头,泽仁顶珠的表现又一次凸现了英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与叛匪最后的决战中,又是泽仁顶珠跳入滔滔的江水中,与叛匪头子展开了生死搏斗,终于将他擒获。至此,作者成功地完成了对泽仁顶珠这个主人公的塑造。

恩格斯说:“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样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泽仁顶珠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源于对家乡、恋人、新社会、新生活真切深挚的爱。他深知: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自己的心上人,只有奋不顾身地去战斗、战斗、战斗,舍此之外别无它途。正因为这样,他的每一次正义举动都是发自内心的,义无反顾的,为“怎样做”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启示,相信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将会起到借鉴作用。

至于其他几位主要人物,如朱县委、巴桑经理、娜吉卓玛也都性格鲜明、各具特色,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0-06-19 ——读盖步瀛长篇小说《茶——发生在香格里拉的故事》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4042.html 1 鲜明的人物形象 浓郁的边地风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