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新
再一次转身,回头,凝望,床空空如也,如同我空空荡荡的心。那床上的您呢?我曾无数次嘱咐过您的,慢点,慢点,动作慢点,走慢点,慢点离开我们。如同您一次次叮嘱儿时的我。
就在那一瞬间,泪水已滂沱,不能自已。我怎么就拉不住您的步伐啊,哪怕慢上一点点,一点点……
慢点长大
母亲是个急性子的人,做事风风火火,既泼辣,也能干。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十天半月回来一趟,回来也是蜻蜓点水,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全靠母亲一双手承担。除了爷爷奶奶的伺候、四个儿女的生活起居、烧锅做饭、缝补浆洗、喂猪养鸡、柴米油盐、种菜,母亲还是生产队的整劳力。
每天早上,当母亲叫我们起床时,她已经在菜园里忙活了一早上,挑水浇菜、摘菜、除草,还洗好了衣服,烧好了早饭。等我们吃好早饭,背着书包上学,她就该上工干活了。晚上,我们吃好晚饭,写完作业,洗过澡睡觉了,母亲还在忙着赶鸡鸭回笼,安顿猪舍,刷锅洗碗,忙得屁股不沾板凳。每每梦中醒来,母亲还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
很多时候,我根本无法想象,母亲那瘦小的身体里,哪来那么大的力量呢?吃得最差最少,却干得最快最多,像一架机器,始终在急速地运转,永远不会停下来。
与母亲的忙碌不同的是,我们姐弟几人是悠闲的。背上书包是学生,放下书包,还是被母亲捺在书本里。有时候,我们想插上一手,有帮忙的成分,也是想找机会放松一下,可总被母亲一声断喝:“学习去!这不是你干的事。”母亲偶尔才会让姐帮忙晾一下衣服,摘点菜,往锅灶里添几根柴;让我们送一下猪食,赶一下鸡鸭,扫扫地。在我们行动之前,母亲也总要再三叮嘱:“慢点!不要急。”生怕我们因为快而有所闪失?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当时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只是我们的慢,与母亲的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不协调。
有时,见我们盯着书本,抓着笔,皱着眉头的样子,一字不识的母亲说话了:“动脑子的事,急不得,慢慢想。真想不出来,先出去玩玩,再回来想。”父亲曾为此责骂过母亲,说:“什么都不懂,就知道胡说八道。”一向低眉顺眼的母亲反驳:“饭要一口一口吃,学知识也得一点一点地来,一下子让你吃一锅,不撑死了?”
再大了些,母亲允许也要求我们做一些事了。简单的家务,菜园里的挖地、抬水和浇粪,五谷杂粮的播种、除草、收割和晒场等等,我们都会参与。只是,每次做之前,还有做的当中,母亲的“慢点”几乎成为口头禅,能烦死我们。
和母亲抬粪水,慢慢地走,母亲还把粪桶往自己身前挪;我们扛树或竹子,总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要扛大的,还要比速度,母亲毫不犹豫地拦下;如果是爬高上低的活,母亲肯定会在下面牢牢扶着梯子,瞪大眼睛,死死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直到平安落地为止。我们厌烦的情绪浓了,反感的话语多了,母亲在“慢点”之外,又多了几句:“身子骨不是一天两天能长结实的,长大不是急得来的事,等腰杆子硬朗了、翅膀硬了,再逞英雄不迟。”
渐渐地,我才领会到母亲的用心。母亲的“慢点”,其实是用心良苦的关爱呀,就像培育小树苗一样,用少少的水滋润和浇灌,以微微的阳光暖暖地照耀,再加上稍稍的肥,让它慢慢地成长。
慢点,等于深沉朴实的爱!
慢点老
仿佛在眨眼之间,我们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可母亲却老了。腰佝了,步伐迟缓了,手一个劲地颤,做一顿饭的时间是以前的几倍,而且时常不是咸就是淡。
因为长大,我们能在父母身边的时间非常有限。在他们渴望的目光里,我们好不容易溯源而上,踏进久违的家门,母亲却不要我们动手,非要我们歇歇,坐享其成。母亲的厨艺确实很好,她烧的每一道菜,哪怕是腌制的小菜,都让我胃口大开,百吃不厌,不把肚子撑得溜圆不罢休。可母亲毕竟老了,她应该安享我们的孝意和伺候了。
倔强的母亲是听不进人言的。因为我们喜欢吃她做的小菜,于是她隔三间四,非到山里老家拾掇几块菜地;因为怕浪费钱,家里有自来水不用,她非要下河洗衣服;因为勤劳,她总是闲不住,啥事都要亲力亲为,不把事做了睡不着觉。
母亲跌跤了,一次又一次。在菜地、在河里、在家中的院子里,严重的一次是盆骨裂伤,在床上躺了几个月。轮到我们对母亲说“慢点”了,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当母亲因跌跤受伤住院,我甚至发火了。“妈,我们虽说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但还没本事让您享福。您就不能做什么都慢点,保重好身体,健健康康,等等我们的努力吗?”面对母亲,我真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岗失业,妻无业,孩子幼小,租房居住,四处闯荡求生存,我连自己的小日子都没过好,又拿什么来让母亲安享晚年?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母亲慢点,慢点老,慢点走路,慢点做事,慢点离开我们,给儿女一个尽孝的机会。
记得有次归家,正是秋阳高照,和母亲父亲坐在小院的门口,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择菜,一边东家长西家短。那一刻,我好希望成为永远永远。如果父母不会老,如果我能经常在父母身边,如果阳光始终这样温暖照耀,该多好啊。只可惜,那一刻,只能成为我不可磨灭的回忆。
相对于母亲当年叮嘱我的“慢点”,我对母亲说的“慢点”没有丝毫的意义和作用。几次跌跤之后,母亲衰退到了极点,遍身疼痛,步不能移,身不能动,连穿衣翻身都需要帮忙。当我握住母亲颤抖的手,听母亲无力地一遍遍地说“我要死了”的时候,我终于知道,儿女对于父母的“慢点”,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
有这样的时候吗?凡是痛苦的,一闪即逝;凡是美好的,都慢点流逝。岁月和时光是不可能答应的,甚至他们也无能无力。能够做到的是让“慢点”成为人生的警醒,我们固然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慢慢地享受人生更为关键呀!
慢点,在慢中品味人生的丰富,体验岁月的精彩,咀嚼生命的意义和内涵!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