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基卓玛
2020年,吴运华在香格里拉已经做了27年的鲜面了。
从27岁时的青春伙子经营虎跳峡面馆到现在的金迪面馆,吴运华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默默奋斗了27个年头,如今54岁的他,和面、做面片、做面条、煮面,各个技术活一点也不输年轻人。
肉汤清亮鲜香、面条黄亮筋道、面片地道入味,泡菜酸脆入口。“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手工和面,用灶灰水和面,现在每天能卖50斤面呢。”吴运华说。
灶灰水和面做面条和面片是迪庆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村民传统的做法。吴运华来自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松鹤村娃里别村民小组,24岁以前一直在家里务农,小时候因为家里困难,只上到小学三年级。24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香格里拉县城的一位亲戚让他来帮忙,他在食堂里打工了3年,后来,亲戚不做食堂生意了。吴运华想,自己开个小食店,专门做些老家口味的食物。1993年,虎跳峡鲜面馆开业。小吃店开业以来生意很好。当时,小吃店还做米线、饺子等食物,大部分回头客都只是点面条、面片,后来,吴运华就专门做鲜面了。
27年前,香格里拉还不是如今的繁华面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街边都是小摊小店,还有摆摊的小商贩,从虎跳峡镇的鲜面馆开到如今的香格里拉金迪面馆,面馆的发展也折射着香格里拉市华丽转身的故事。那时的吴运华,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开鲜面馆的艰辛不难想象,5点就要早起。吴运华回忆道,最初也没什么规划,随着鲜面馆开始小有名气,自己也有了坚持的底气。
如今,吴运华的两个儿女大学毕业并考上了公务员。吴运华告诉记者,是这碗面改变了他穷苦的生活,是这碗面养活了一家人,他由衷地感谢这一碗面,更想坚持初心做好这一碗面。
生意好了,好多人想来加盟,朋友都劝他,生意这么好为啥不开分店,不搞加盟。吴运华说,我现在还能天天守在店里,看到客人吃得舒心满意,我就安心,店开得多了,味道就很难掌控,人家吃得不满意,招牌没了不说,我心里也难安啊!敦厚的吴运华,27年来,认认真真做好了这一碗面。“我从未想过创新口味,在我们老家,面片就是这么做,我只要规规矩矩按照老传统,做好这碗面就行。”
“顾客吃着安全、放心、舒适,就是我做这碗面最大的满足!”吴运华朴实的话语中透出匠心坚守的真谛。
自己的日子好过后,吴运华还用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亲戚,侄女宋萍家5年前被列为建档立卡户,吴运华帮扶侄女在香格里拉市仁安路开了一家鲜面馆,鲜面全部由吴运华在金迪面馆里手工制作完成,这样,既保证了质量,也提高了销量,去年,勤劳的侄女宋萍一家退出了建档立卡户。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