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继先
(上接2020年11月20日)
第二天,连长召集班排长会议,重新作出部署:全连兵分三路,指导员郭儒贤和一排长张国儒率领一排一、二、三班到吉迪村后再向羊刚牛场方向杀回马枪;连长杨大都和二排长马正坤率领二排四、五、六班,副连长陈云奎和三排长余长发率领三排七、八、九班,在尼西与吉迪之间的密林里进行地毯式搜索。
东方欲晓,各班排按连长部署出发了。中午时分,三排来到一处林子的尽头,排长余长发站在一个平台上眺望,远处半山腰有一层薄薄的雾,看起来好像是一层云彩,仔细观察不是云彩,而是一股炊烟。他带着八班靠近敌人,走到不远处发现有三个叛匪在一棵倒下的大白桦树旁搭了个帐篷,正在烧火煨茶。此时雷声大作,顿时下起倾盆大雨,正是靠近敌人的好时机。排长余长发命令七班长金兰安抓活的。他们突然冲到敌人跟前高呼:“缴枪不杀!”七班长金兰安冲在最前面,叛匪拉咱格根立刻站起身来抓住金兰安的冲锋枪枪管。拉咱格根五大三粗,气大如牛,死死抓住冲锋枪往上举,七班长金兰安扣动扳机,冲锋枪“哒哒哒”响起来。他俩在争夺冲锋枪的瞬间,其他两个叛匪迅速抄起靠在火塘旁的枪支,顺势溜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余长发夺过机枪手旺吉手中的机枪对着拉咱格根的胸膛打过去,八发子弹打在了那个家伙的胸口,随着枪声拉咱格根像砍倒的大树一样栽了下去,当场毙命。八班在班长杨国安的指挥下迅速抢占了树林里的制高点,用密集的火力将叛匪压制在大岩石后面。叛匪看到从正面冲来的七班和九班,就疯狂扫射。八班长杨国安绕到了敌人后面的山头。这时副连长陈云奎带领九班从左侧向敌人接近,两枪就把正在逃窜的叛匪和尚打倒在树林里,副连长让旺扎把他捆起来,拴在一棵树上。副连长继续向大岩石靠近,距敌只有约50米,但由于林密难行,加之视野不良,副连长未发现藏在大岩石下大树后面已经受伤的叛徒单争,他正举枪瞄准副连长陈云奎。这一情景被刚刚爬到敌人后面大岩石上的八班战士们看得清清楚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疾手快的八班长杨国安没有来得及多想,为了副连长的安全,不顾一切地纵身从三丈多高的岩石上跳下来,将那个叛匪死死压在身下,两手掐住敌人的脖子,这时班里的几个战士一起冲下来夺下他的长短两支枪。杨国安腰部受伤。战士们认出那个叛匪是顽固不化的叛徒单争时,都气得拳打脚踢,打得他半死不活。从被打伤俘获的叛匪和尚的腰包里发现了一枚戒指,后来证实这枚戒指是四村被叛匪割掉鼻子的女工作队员欣姆的戒指。
拉咱格根和单争是吉迪叛匪的头头,他俩在那里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手下都不在那里。这股叛匪没有了头头,像一盘散沙,陆陆续续下山向政府投诚了。
战斗进行约一个小时,三排没有1人伤亡。击毙1名叛匪百长、击伤并俘获1名百长、1名叛匪,缴获步枪3支、手枪2支、子弹500多发、几驮物资。
全连在吉迪短暂休整。第三天,指导员、连长向全连传达了指挥部的通报表扬,特别提到三排的英勇表现。此后,连队遵照指挥部命令向小中甸挺进,接受新的战斗任务。后来指挥部奖给三排“打得准 打得狠 打得好 敌人到哪里就把他消灭在那里”的奖旗一面。
夜袭夏古觉
1958年中甸地区的平叛斗争已进入第二年,在人民解放军的不断围剿下,叛匪化整为零,凭借中甸山大林密的地势,躲进深山老林里,白天躲起来,待到天黑时趁夜幕像恶狼般三五成群地窜到村庄里抢粮杀畜,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侦察,发现独克康村的一股叛匪在大中甸的西山一带活动,他们勾结小中甸和尼西的叛匪打劫牧场、磨房,宰杀群众的牛羊,杀害民族工作队员和积极分子,无恶不作,妄图凭借西山之险,长期与人民解放军周旋。
中甸平叛指挥部命令民族三连完成围歼西山之匪的任务。三连接到命令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战前准备工作,每人带足15天干粮,抱定不把这股叛匪消灭干净就不下山的决心。10月20日夜晚,三连悄然无声地分兵三路进入西山连绵群山密林之中。三排的任务是搜索西山从石卡雪山至纳帕后山一段,这一带地形十分险要,后山悬崖峭壁、杂木丛生,上接尼西茨布腊卡原始森林。进山后,三排的三个班分头行动,副连长陈云奎率七班在中间,排长余长发率八班在左翼,副排长赵成龙率九班在右翼,班与班之间距离在二至三公里左右,并规定以枪声为号,哪里有枪声全排就向哪里靠拢。经过两天搜索,各班均未发现叛匪,在那密林深处要找到几十个藏在暗处的叛匪,真是大海捞针,困难极大。解放军在明处,但叛匪已经是惊弓之鸟,一看到解放军来了就分散隐蔽起来,或者溜之大吉,根本不敢向解放军开枪,这样更加大了搜寻的难度。
22日傍晚,七班和九班在密林里会合。第二天一早,两个班在密林里搜索。突然,尖兵组报告说:在一千多米处发现两个人。部队很快分散隐蔽起来。副连长陈云奎用望远镜观察,发现远处山上有两个人,仔细一看,那两个人手里拿着枪,判定是匪徒,便对旁边的赵成龙说:“三排副,有敌情,那两个人是叛匪,你看看!”副排长赵成龙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也认定是叛匪。副连长命令赵成龙:“三排副,你带一个战斗小组,轻装接敌,机枪掩护你们。”随着一声“是!”赵成龙带领七班第一战斗小组出发了。他们猫着腰隐蔽前进,过了灌木丛地段后,是一片开阔的草地,直通山顶,眼前没有任何遮蔽物。赵成龙一咬牙,下达了冲击的命令,第一战斗小组几个战士紧跟副排长冲了上去。敌人突然发现“金珠玛米”冲上来了,来不及还击,拔腿就向山上跑去。这时后面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了起来,但由于距离太远,没有打着叛匪。叛匪犹如猪窜狼逃地翻过山垭口去了。赵成龙等加快速度,紧追不舍,刚翻过山去,遭到叛匪伏击,好在赵成龙等早有准备,用冲锋枪扫射,用手榴弹轰击,叛匪支持不住,边打边往密林里逃遁。赵成龙命令战斗小组集中火力边打边追,这时全排战士也赶到了山顶,支援战斗小组向密林射击。
战斗进行10多分钟就结束了,击毙1人、打伤1人、缴获中正式步枪2支、十响手枪1支、藏刀3把。被击伤的叛匪在牧场里被抓获,据俘虏交待,他叫布卓更嘎,死者是百长古列格隆,是独克康村的。问到众匪藏身之地,他却吞吞吐吐,不肯交待。独克康村的其他叛匪逃到哪里?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三排长余长发让牧场的民兵押送俘虏到县指挥部。三排在鼓紫牛场休整半天后,又从西山左翼边搜索边向一排方向靠拢。搜索了两天仍未发现敌人的踪迹,三排露宿风餐在雪山密林里,等到晚上10点钟与指挥部联络时,从电波中传来指挥部命令:“三连三排要在10月28日赶到结古牛场,接受新任务,具体任务到达牛场后再说,副连长陈云奎赶回县城另有任务。”三排以急行军速度行进,下午5时左右到达结古牛场,副指导员赵春煜已经在结古牛场等候三排,他们还把俘虏布卓更嘎带回来了。
副指导员见战士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先让他们做饭吃晚餐。剿匪期间,民族三连在行军、作战时吃饭很简单,一般情况下不带炊事员,往往是自己动手,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吃完饭。战时干部战士每人都配带一至二个罐头盒,一个用来做饭,一个用来烧菜烧汤,速度很快,10多分钟就可以把饭做熟;烧茶揉糌粑吃,那就更省事了。
战士们吃过饭,把火熄灭。副指导员赵春煜召开排务会,班长以上参加,各班战士由副班长带着到森林里休息。在排务会上,副指导员赵春煜说:“同志们,辛苦了!经过指挥部首长耐心做俘虏的思想工作,给他讲明我军宽大俘虏的政策,为他治伤,在生活上给予照顾,使俘虏布卓更嘎深受感动,他表示愿意立功赎罪,交代了叛匪的藏身之地夏古觉岩洞,并愿意为我们带路到夏古觉岩洞。这个岩洞是独克康村叛匪的老窝,我连和兄弟部队多次经过此地都未找到,他们藏得很隐蔽。今晚由俘虏带路,我们要攻打夏古觉岩洞。”随后,参会人员共同研究了作战方案,紧接着全排集合,进行战斗动员。副指导员作了简要动员后,按排务会确定的作战方案,从三个班里各挑选出三名英勇善战的战士,编成三个战斗小组,第一战斗小组(七班)由副指导员带领,第二战斗小组(八班)由排长余长发带领,第三战斗小组(九班)由副排长赵成龙带领,每个战斗小组配备冲锋枪2支、机枪1挺,每人带4枚手榴弹,一切准备就绪。
俘虏布卓更嘎对三排长说:“山洞地形十分险要,你们恐怕爬不上去。”三排长说:“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千难万险我们都不怕,你只管带路好了。”深夜十点钟三排出发了,俘虏布卓更嘎带路,行进1个多小时后,三排到达夏古觉山垭口。垭口的风特别大,轻机枪的枪管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三排长说:“这样不行,会把敌人惊醒的。”他命令机枪手用棉花把枪管塞住,这样咕噜声就没有了。天上没有月亮,黑沉沉一片,战士们一个拉着一个,一脚深一脚浅地摸索着下山,1公里多的路,白天要不了半个小时,夜里摸索了近3个小时。到达叛匪藏匿的岩洞附近,俘虏布卓更嘎说:“山洞就在下面不远的地方,在一个岩石上面,你们自己下去吧。”说完蹲在那里不肯走了,部队催他继续走,他伸出两个拇指求饶。副指导员对他说:“不用害怕,我们会保护你的人身安全的。”怎么劝说他都不肯往下迈一步。看来岩洞不会很远,副指导员下达命令,除三个战斗小组外,其余人员都在树林里埋伏,交待三项任务:一要看好俘虏;二要打开电台随时与指挥部联系;三要做好随时支援第一线的战斗准备。要求三个战斗小组悄悄地接近岩洞,不能有任何响动。
一切部署得当,三个战斗小组顺着俘虏指的方向摸索着下山,天黑林密路滑,脚踏下去,七高八低的。战士们小心翼翼地行进着,20多分钟后走出密林,眼前是一堵悬崖,战士们紧贴着悬崖向前挪动着。悬崖脚下有一片白花花的碎石,稍不留意,脚一踏上去,碎石就哗啦啦滚动起来,很容易惊动敌人。战士们每走一步都要找准落脚的地方,向前走了10多米,隐约听到从上面传来的鼻鼾声,抬起头向岩石上方望去,只见岩石半腰黑乌乌的一片,他们认定这就是叛匪藏匿的岩洞口。从岩石脚下到岩洞,是一条约20米长的斜沟,从岩脚直通洞口,山路很陡,足有七八十度。他们悄然无声地接近洞口,敌人的鼻鼾声越发响亮,守洞的哨兵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
深夜24点左右,随着副指导员赵春煜一声“打”的命令,三个战斗小组的冲锋枪、机枪声“哒哒哒”响起来,随着阵阵手榴弹爆炸声,顿时洞内火光四起,枪声和爆炸声中夹杂着敌人的惨叫声。不知是谁扔出一颗手榴弹,碰在上方的岩石上,砸在排长余长发的头上落到了脚下,他立即抓起手榴弹往洞里扔,轰隆一声在空中爆炸了,震得余长发的耳朵嗡嗡响,一时什么也听不见。岩洞上方的一个平台上躺着一个叛匪,他举枪向正在准备扔手榴弹的战士知诗连射几枪,知诗壮烈牺牲。火光亮处,余长发又扔出去一颗手榴弹把那个叛匪炸死了。
战斗持续了20多分钟,三排把十几个敌人“包了饺子”,敌人的还击停止了,喊叫声也停止了。副指导员命令第三战斗小组冲进岩洞去,副排长赵成龙喊了声:“九班长跟我来!”赵成龙带领九班长和占喜、战士斯那曲批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进去,岩洞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整个洞里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和血腥味,呛鼻难闻,睁不开眼。赵成龙的头撞到岩石上,差点晕了过去。九班长和占喜让斯那曲批快划火柴,火光亮处,只见4、5具血肉模糊的叛匪尸首横躺竖卧在地,还有被手榴弹炸断的几支老式步枪、散乱的衣服和炊具。仔细观察发现右侧还有个洞口,和占喜、斯那曲批冲了进去,见里头有2具匪尸躺在地上,还有1个炸断了双腿的和尚,他竖起大姆指一味求饶,说他是穷和尚,是头目逼着来的。
赵成龙把洞里的情况向副指导员作了汇报。
战斗结束,排长余长发负责清点参战人员的伤亡情况,战士知诗牺牲,七班长金兰安和战士八斤2人负伤。副排长赵成龙负责打扫战场,向副指导员汇报洞里一共击毙叛匪12人、击伤1人。
当夜三排就地休息,10月的高原天气寒气逼人,但是战士们因过度疲劳,都抱着枪坐在岩石脚下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10月29日),东方发白,天刚蒙蒙亮,三排的指战员们就忙碌起来,排长余长发和几个战士为伤员制作担架,副排长赵成龙带着九班长又一次进入洞里清点匪尸,洞里有6具尸首,再进入洞中之洞,那炸断双腿的和尚已经死了,但洞里的2具匪尸不见了。他俩急忙跑到山脚查看,沟底的4具尸体仍在,数来数去只有11具,少了2具。赵成龙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副指导员赵春煜。赵春煜对赵成龙说:“昨晚你们可能数错了吧?”赵成龙回答道:“不会错的,昨晚我们一个一个数过的。”赵春煜说:“好吧,先把战利品集中起来。”三排进入洞里去打扫战场。
正在这时,连长杨大都率领一排赶到了现场,和副指导员碰头,便命令三排返回县城休整,连长带着一排在岩洞周边森林中搜索,没有多久就抓到了2个受伤的叛匪。经盘问,这2个叛匪就是昨晚从岩洞里逃脱的。他俩交代说:“昨晚‘金珠玛米’的手榴弹把我们给炸伤炸晕了,天气太冷,深夜给冻醒了,洞内黑漆一团,鸦雀无声,我俩忍着剧痛慢慢往林子里爬,爬了一阵实在爬不动了,就躲在了林子里,就这样让你们给抓住了。”连长杨大都让卫生员为他俩包扎伤口,讲明解放军宽大俘虏的政策,开导他们,问是否还有同伙,他俩交待说:“昨晚有3人到五境找粮食去了,估计今天回来。”
连长杨大都让一排把俘虏交给三排押回指挥部,一排沿着五境方向箐沟搜索,不久一排碰到了抢粮回来的3个叛匪,见到解放军,叛匪扔下粮食掉头就跑,一排战士穷追不舍,3个叛匪无藏身之处,只得乖乖缴械投降了。
夏古觉岩洞之战,民族三连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光荣传统,协同作战,打得狠、打得猛,取得击毙叛匪11人、打伤2人、俘获3人、缴获武器14支、子弹400多发、一批物资的辉煌战果。
至此,民族三连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经过夜以继日地在高山、密林、草原上艰苦搜寻,最终找到了独克康村残匪藏匿的夏古觉岩洞,将这股叛匪完全彻底消灭干净,使这一带人民群众再也不必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战后,民族三连三排受到中甸平叛指挥部的嘉奖,并授予“机智灵活,沉着勇敢”的锦旗一面,同时也得到了军分区和军区的表扬。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