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适/文 周世中/图
自古以来,藏民相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其中神山信仰是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大山里,无论放牧、种地,还是狩猎、采集,都得与山打交道,山成为与藏民生存、生活、生命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物,受到崇拜。在藏民的传统观念里,山是沟通天与地、人与神的中介,山是天之柱、地之轴,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藏民相信每座山上都有无形的神灵居住,他们各自主宰着自己的领地,互不干涉。山神在宗教体系中拥有具体的排名、地位、法力和殊荣,尽管有主次和大小之分,但彼此相敬。
藏民对神山的称谓比较复杂,地方山神称“宇拉”,地方主宰山神称“日达”(“日达”本意为土地的主人,引申为“神住的地方”)。为何藏民朝拜神山常年不断?因为他们认为山神能呼风唤雨,也能保佑人畜平安,山神喜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山神怒则遭遇不测,通达不畅,万事不顺。只有虔诚供奉,顶礼膜拜,才能受到山神护佑。因此,信众对神山有执着而诚实的朝拜观念,具体方式是磕长头、转神山。神山信仰其实有科学的内涵——保护神山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德钦境内的绒赞卡瓦格博,系梅里雪山主峰,海拔6740米,山势峥嵘,终年积雪,景色壮观,为云南第一高峰。卡瓦格博,藏语白色雪山之意。白色在笃信佛教的藏民心中,是至尊至贵的象征,卡瓦格博自然可引申为“神圣的雪山”。
传说卡瓦格博原是九头十八臂的凶恶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点化,皈依佛教,受居士戒,做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成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多、康、岭(青、甘、藏及川滇地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位列涉藏地区八大神山之一。
“绒”,藏语意为河谷,后作地名,指卡瓦格博主峰下荣中、西当一带;“赞”,凶恶的煞神,在藏语里“赞”还有王者之意(如古代吐蕃国王称“赞普”)卡瓦格博是一座以“赞”为标志的神山。在德钦民间,卡瓦格博还有“乃钦卡瓦格博”“阿尼卡瓦格博”的尊称。“乃钦”是藏民所信任和崇拜的保护神。“乃”即圣地;“钦”意为广大、伟大。故有学者译卡瓦格博为“大圣地白雪之峰”。“阿尼”则是对爷爷的敬语。
与冰川并肩相依有个山青水秀的村庄叫明永村,恰似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明永”,藏语意为明镜,它像镶嵌在卡瓦格博身上的一面宝镜。明永村大大小小的山头都是神山,山神各有其名。神山为明永村村民带来了巨大财富。山有茂密的森林,建房用的材料和生活薪柴就源自那里。林间可以放牧,还生长着各种药材,以及山葱、蕨菜、山叶菜,还有山葡萄、丝里波、达归等野果。各种飞禽走兽自由快乐地栖息林间,它们的叫声悦耳动听,它们飞翔的姿态和行走的美感使人无限感动。条条溪流还有巨大的冰川是天然水库,明永河四季源源不断地流淌,除供人畜饮用外,还足够灌溉田地,收获一年两季的青稞、小麦、玉米,还有豌豆、黄豆等各种豆类。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是数不清的核桃树、梨树、桃树、黄果树、苹果树,人要是吃不完这些水果,拿来喂猪还可以催肥。20世纪60年代全国普遍发生灾荒,即“三年困难时期”,明永集体食堂里每日三餐男女老幼人人吃得饱喝得足,从未出现一个水肿病人。老人们说:“这些都是神山的恩赐啊!”他们告诫子孙后代:“我们已经得到了这么多,有人却还在不断地索要。人是应该知足的,太过贪心不好,会受到处罚的。”
千百年来,淳朴的藏民认定卡瓦格博是胜乐金刚的宫殿,是他们修行和朝拜的殊胜之地。一代代虔诚的信奉者用质朴纯净的心灵和凡身肉体开辟了一条从遥远的家乡延伸至卡瓦格博山下的朝圣之路(俗称“转经之路”)。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身背行囊、牵羊扶杖,口念佛经沿这条山路绕匝礼拜、匍伏攀登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茫茫转经路,显示了生命和文化的神秘,一种人神共居的意境。
在藏民的心目中,卡瓦格博不是一座自然的山,而是一座神圣的山。在《雪山祈文》中,生动地描述了卡瓦格博的形象:
“山神年轻俊美青春焕发,右手持白缎彩箭,左手持如意至宝的白心,身披绣有招财螺纹花团的白锦披风,头戴白螺头盔,身着画有金刚图案的闪光铠甲,骑一匹新辔松石笼头的鹅白骏马,右挂虎皮箭囊,左挂豹皮鞅,明光耀眼。”
果然是举世无双的英雄形象!
山神是人格化的神灵,与民亲近,爱民如子。梅里雪山上的“衮堆寺”(上寺)、“衮美寺”(下寺),神坛上供奉的卡瓦格博神像,骑白马,执长剑,着白色铠甲,雄姿英发,这与神山高峻挺拔英武粗犷的外貌特征是极其相似的。人类崇拜大自然,在超凡绝俗的山神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梅里雪山虽然曾被人类打扰过,卡瓦格博却至今仍是处女峰。
自1988年以来,美国、日本和中国曾多次组织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最惨烈的一次,是1991年1月3日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全部殉难,这是人类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挑战大自然的雄壮悲歌。
1999年,德钦县召开“梅里雪山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与会各方人士联名上书,要求将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列为禁登山峰。此后,国家有关方面也下发了暂缓梅里雪山登山活动的文件。
2003年7月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7次遗产大会上,包括梅里雪山在内的“三江并流”地区被收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此后,随着迪庆打响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卡瓦格博被不断符号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已得到全社会的共识,我们相信,这片未被人类征服的雪山圣地,将永久留给地球,留给崇尚自然的虔诚的藏族人民,留给人类。
作者简介:1940年生,白族,原籍大理鹤庆,长期在迪庆从事文教宣传工作,直至退休,现居丽江。出版文学作品十余本。1984年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