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至7岁开始换牙,这时长出来的恒牙将伴随一生,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家长们要帮孩子做好换牙期的护理工作。换牙期间,孩子的“小牙齿”会遇到哪些情况,该如何处理?
大门牙发黄。说到牙齿颜色,需要先了解牙冠的结构。牙冠最外面一层坚硬的结构叫牙釉质,半透明,里面一层略软的叫牙本质,颜色是黄色的,牙齿颜色是由牙本质透过牙釉质而呈现的。乳牙牙釉质因为钙化程度较恒牙低,所以透明度较差,故而显得比较白。恒牙牙釉质钙化程度较高,所以更透明,显得较乳牙可能黄一些,这是正常现象。当然,有一些因色素沉着、水质原因或牙齿疾病引起的牙齿颜色变化,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新牙有锯齿。很多孩子新长出来的牙的边缘都是锯齿形状的,其实这是正常现象。这个锯齿是新萌出的恒牙上正常的结构,随着年龄增长和咀嚼磨耗,逐渐就会平的。
牙齿排列错乱。儿童一般在5至12岁期间换牙,这个时期叫“混合牙列期”。由于乳牙和恒牙同时存在,看起来显得有些“凌乱”。同时,恒牙刚刚萌出时,位置常常看起来不对。其实家长大可不必担心,新萌出恒牙的位置是会变化的,会随着其他牙齿萌出和肌肉软组织的作用以及咬合重建,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逐渐进入正常位置,直到身体快速发育期结束后“稳定”下来。而且,换牙时孩子还小,儿童的脸盘和成人以后差了不少,但牙的大小却是一样的,所以刚换牙时就显得有点拥挤。这会随着孩子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渐排齐。如果的确感觉孩子牙齿位置不正常,可以找医生检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新换的门牙间有缝。儿童门牙一般从5至7岁开始换,有的孩子的门牙长出来中间会有一道缝,感觉长得不正。其实,大部分新萌出的大门牙中间都是有缝的,叫生理间隙。这是因为大门牙萌出时,它旁边的侧切牙和尖牙(俗称虎牙)还没有萌出,缺少了它们在旁边挤着大门牙的根,所以就有点斜,以致出现“缝”。随着其他牙齿逐步萌出,这个间隙会逐步关闭。需要提醒,有时因为唇系带位置的问题,也会形成门牙间隙,这种情况就需要就医解决了。
长出双排牙。现在孩子的饮食比较精细,牙齿和颌骨缺乏足够的生理刺激,所以恒牙萌出时不能使乳牙的牙根吸收,导致乳牙不掉,恒牙只能在边上找出路。颌骨的生理刺激不足,也会造成颌骨发育不足,使恒牙没有足够的位置萌出,就只能挤着点了。还有乳牙的疾病没有及时治疗,比如乳牙早失、不良的口腔习惯(吮指、咬铅笔、咬嘴唇等)都可能影响萌出恒牙的位置。所以,如果出现长出双排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