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和泰君
随着2020年维西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州实现整州脱贫,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迪庆发展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全州人民用辛勤汗水乃至生命和鲜血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下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7.4万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贫困发生率从25%降到0。31.6亿元的资金投入,实施4427个扶贫项目,开展脱贫攻坚“九大工程”,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机制,涌现出和先念等一批全国扶贫工作领域先进典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些数字和成绩,充分展现了迪庆儿女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斗志更高”的迪庆精神,战天斗地,披星戴月,在雪域高原谱写的扶贫壮歌。
谈起我州脱贫成果的来之不易,来自维西县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们深有体会。维西县是我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初,该县尚有贫困村70个,深度贫困村44个,纳入建档立卡12056户43429人,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58%。
人大代表李光明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造成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情况在维西县表现得尤为明显,产品卖不出去,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不来,而环境的闭塞也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封闭落后,这些都给脱贫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州农村公路实现了通村、通组全建设。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维通路实现通车,江西公路全面建设,澜沧江西岸群众脱贫不再是梦想。“现在我们维西的中药材、蜂蜜、山药等特色产品能轻松走出大山,年轻人可以外出务工、学习,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很多山区群众从杈杈房搬进了楼房,直过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千年跨越。”
政协委员王丽芬说,5年来,通过实施2254战略(打赢高半山区脱贫攻坚和贫困群众观念转变“两场战役”,用好帮扶力量和激发内生动力“两股力量”,抓实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企、教育培训、党建引领“五项工作”,实现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目标”),维西县整合省、州、县“三级”帮扶队伍,汇聚多股对口帮扶力量,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减贫12056户43429人,实现70个贫困村退出,全县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支撑脱贫的能力不断提升。来自德钦县的政协委员吴晨光说,以德钦县为例,全县结合自身特点重点支持葡萄产业发展,酩悦轩尼诗等一批世界级的酒庄落户德钦。目前,德钦全县种植葡萄866.67公顷,有葡萄种植户2778户,直接带动贫困农户276户,依托葡萄产业,群众每人年均收入可达5600元以上,超过了脱贫标准。
脱贫后如何实现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来自香格里拉市的人大代表夏山莲说,目前发展乡村旅游已被证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有效途径,我州的部分乡村旅游先行示范乡镇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希望我州能够加强统筹规划,确保各乡镇在发展中有规可循,避免村民盲目自建,影响整体景观。同时,针对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以与周边景区协作探索发展机制,实现村(社区)与景区协同发展。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