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央宗
2020年,我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46亿元,同比增加5.7%,占GDP比重的6.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完成农业投资7.97亿元,同比增长41.9%;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6亿元,同比增长5.6%,“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回眸“十三五”,一个个闪光的数字,记录下我州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串串踏实的足印。
发展特色产业 鼓起农民腰包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结合自身高原坝区的特色和优势,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亮点,通过强力打造产业扶贫“一园”工程,倾力打造并完成了“马铃薯园”“藏香猪园”“中药材园”“蓝莓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鼓励贫困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土地流转,拓宽增收渠道,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扶持和打造旅游脱贫示范村等举措,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有效带动了全镇群众增收致富。小中甸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小中甸镇通过引进及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培育专业合作社,产业覆盖率、组织化程度实现“两个一百”。
过去的5年,我州累计投入资金100亿元,实施项目1.3万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98家,涉农企业3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我州特色产业培育稳步推进,以绿色为引领,把“一县一业”创建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有力抓手,香格里拉牦牛、德钦葡萄、维西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巩固和新建木本油料、中药材、葡萄、青稞、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136万亩,发展牦牛、生态猪、土鸡等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154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0个,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0个。维西康邦美味公司获得省级20佳创新企业称号,金珂生物公司藏红花产品获得10大名品称号。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7个,原产地地理标志6个。
建设美丽乡村 提升农民幸福感
碧罗村是维西县白济汛乡的一个小村,这里曾是出了名的“穷村”。但如今的碧罗村,环境整洁美观,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几年,驻村工作队来了,村庄发展定位明晰了;维福公路建设、村组道路硬化使村民们彻底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村民们的出行更便利了;村民们种起了糯山药、木香,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日子越来越好了。村里建起了6个卫生公厕,家家户户在挂钩干部的帮扶和村“两委”的带领下,自来水管入户了,人们不用再每天靠水管接水了。
“十三五”时期,我州广大农村焕发出新气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88元;粮食产量、肉产量不断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群众的吃穿住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水、电、路、卫生室、幼儿园、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州加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社会文明不断提升。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