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喜迎3月22日第29届“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第34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过去的一年,迪庆州各级水利部门以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认真贯彻“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迪庆州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水利工程补短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脱贫致富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作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作任务作出了部署,为此,迪庆州各级水利部门攻坚克难,结合迪庆实际,抓住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低、重点水源不足、防灾减灾能力有限等突出问题,着力补齐水利短板,加快水利基础建设。
全力推进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拉多阁水库、忠太水库、毕桑谷水库以及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全面推进,城镇防洪工程一、二期顺利建成。全年建设水利项目31项,其中,新开工20项,完成水利投资14.1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5%。进一步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11·03”金沙江堰塞湖泄流洪峰过境损毁的防洪工程恢复重建、澜沧江防洪工程、纳帕海隧洞工程,三岔河、阿三多、几青库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为“十四五”水利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巩固水利脱贫攻坚成果。投资1.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450件,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迪庆州农村饮用水取水基本做到入院入户,农村人均生活用水(不含牲畜用水量)从“十二五”末的81升/日提高到90升/日,供水保证率从“十二五”末的80%提高到95%,自来水普及率从“十二五”末的90%提高到99%,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了脱贫攻坚考核标准,州水务局被评为2020年度州级脱贫攻坚行业扶贫先进集体。
持续抓好防灾减灾工作。2020年年初,州水务局密切关注旱情动态,做好调度工作,密切关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及时采取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进入汛期后,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灾情,确保安全度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调整成立以州长为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迪庆州防汛抗旱工作部署会议,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人。二是开展隐患排查。先后组织5次,对三县(市)、开发区、各成员单位、各乡镇、重点建设项目等备汛度汛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对大中型水库防汛抗旱调度运用准备、小型水库(农村水电站)安全度汛准备、山洪灾害防御准备、超标准洪水防御准备等开展检查。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与州气象局、州国土资源局及大理水文分局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强化值班值守,密切监视汛情、雨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动态,分析研判迪庆州汛情,加强预警预报,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灾情发生后迅速救援。四是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重点山洪灾害区域专项预案,全面完成了超标准洪水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工作,完善群策群防体系,确保能够及时预警。五是落实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小中甸水库、桑那水库、康思水库、犁地坪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加强水库汛限水位管理,编制水库汛期度汛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分级审批。
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及《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以较为缺水的尼西乡、三坝乡江边村及叶枝镇、奔子栏镇等重点集镇为重点区域,统筹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生态、城乡一体供水灌溉、智慧水利等五大要求,完成了迪庆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编制,计划建设水利工程184件,累计投资173.64亿元。
水利行业强监管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巩固河湖监管成果。一是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河湖保护治理责任制,及时补充调整迪庆州各级河(湖)长、总督察、副总督察及联系单位。统筹护林员、辅警等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巡河护河。州、县、乡(镇)、村四级河长共计巡河6420人次。二是不断深化“清河行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和专项行动河湖库名录,建立“四乱”问题清单,完成全州25个“四乱”问题和国家水利部督察暗访发现6个问题的整改销号工作。实施境内金沙江及丹达河、珠巴龙河、东旺河、硕多岗河等7条主要支流10年禁捕行动,并将禁捕工作纳入河长制工作管理。配合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安排部署了迪庆州美丽河湖建设评定工作,全州2个水库、2个湖泊、3条河流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三是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积极开展纳帕海流域保护及腊普河、桑那水库水源地等河湖保护治理规划编制。完成了迪庆州149条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建立了迪庆州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了“迪庆河长”微信公众号、迪庆智慧河长APP,启用了河长巡河轨迹记录,对各级河长巡河实行实时、动态监督。开展了对2个国控断面、7个省控断面、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个跨界断面的监测工作,为强化河湖管理奠定了基础。
以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抓手,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一是继续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3个,治理面积40.58平方公里。二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加强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做到无死角、全覆盖。受理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6件,完成验收24个项目,对32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并下达整改通知。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7.75万元。三是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完成2009至2020年所有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水土保持信息录入工作,实施了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管理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完成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遥感监控成果下达疑似扰动图斑的现场复核工作。四是健全规划体系和制度。组织编制完成《迪庆州水土保持规划(2020—2030年)》。出台了《迪庆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迪庆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等重点规划和相关制度,为迪庆州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和行动指南。
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为抓手,强化水保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了迪庆州小水电清理整改,规范小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依法征收水资源费4381.43万元,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用水总量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全州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56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8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59%。水功能区达标率、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满足省级考核目标。
以工程质量为抓手,强化工程运行监管。一是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及时督促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验收,力争将工程质量问题发现和解决在初始状态,迪庆州水利行业未发生质量与安全生产事故。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让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水利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完成新开工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备案5件、安全生产监督备案5件,下发质量监督通知书5份、质量监督报告5份,开展定期不定期质量与安全巡查检查10次。二是强化在建项目建设管理。加快推进维西县拉多阁水库,香格里拉市毕桑谷水库、康思水库,德钦县谷久浓水库、忠太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探索试行新型建管模式。采用EPC、PPP等建设模式推进维西县阿三多水库、德钦县忠太水库等建设项目。
以依法治水为抓手,强化水政监管执法。一是加强水行政执法日常巡查。迪庆州河湖日常巡查河道长度4540.5公里,出动执法人员497人次,现场制止违法行为数量119次。完成了拖顶乡归龙砂场河道非法采砂行政执法、丽香铁路长坪1号隧道及5号拌合站联合执法等行政处罚工作。二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到项目现场开展监督检查,集中宣传、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有利时机,大力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迪庆藏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涉水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水法治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迪庆州各级水利部门将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水利行业强监管,着力推进河湖监管能力水平,为新时代新迪庆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