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燕
维西县永春乡菊香村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当地共有310户,总人口1111人,其中贫困户80户,属深度贫困村。根据组织安排,2015年11月,和贵华被派驻菊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森林警察,从2015年起,这位从警18年的钢铁战士,毅然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脱贫事业奉献力量。
虽然战场变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贵华相信,只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用好政策,抓好落实,用真心、真情为群众干实事,就能让群众理解和支持党的政策,脱贫攻坚战役一定能够打赢。
成为驻村工作队长后,和贵华一边刻苦钻研学政策,一边走村串户摸情况,通过与群众沟通交流、召开火塘会和院坝会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扶贫和强农惠农政策,并主动与村“两委”沟通对接,充分了解贫困群众的详细情况。
很快,和贵华与村民们熟络起来。他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一起紧紧围绕“六个精准”,按照永春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严格程序,认真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行动态管理;紧扣精准帮扶,找准“贫根”,对症下药,贫困户缺资金、因病、因残、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致贫原因多样化,对此他为全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紧扣精准退出,鼓励群众自主算账、主动申请,同时让群众作为脱贫攻坚的监督者和评判者,用群众“算账”体现脱贫成效,避免群众出现“数字脱贫”和“被脱贫"。
回忆这几年的驻村工作,和贵华说:“驻村六年来,我有付出,更有收获。看着菊香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贫困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这六年里,我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
2018年7月17日上午8时,和贵华从维西县永春乡菊香村赶到县医院时,他的孩子已经出生,妻子已从产房出来。面对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军人出身,性格刚强的和贵华流下了愧疚的泪水。孩子出生不久,本该好好陪护妻儿,但和贵华难以放下菊香村的贫困群众,难以卸下脱贫攻坚的重担,他再次“抛”下妻儿返回到脱贫攻坚的战场。
他说:“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从‘懒’到‘勤’、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行为转变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和贵华与村“两委”对应施策,对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群众,采取结对联系方式,定人定责抓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一个我的挂钩联系人,这位村民经常酗酒,妻子因受不了他酗酒的恶习,离家外出打工。女儿外嫁后,他更是无节制,经常喝醉。为了彻底改变他的生活习惯,我联系村内各个小卖部不许卖酒给他。同时也让村民们相互监督,不允许村民给他酒喝,隔三差五就到他家唠家常给他宣讲政策。给他添置生活用具、用品,同时也成为他的私人理发师经常帮他理发,督促他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现在他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家里种上中药材,收入也逐年提高,已顺利实现脱贫。”和贵华说。
只有打好产业攻坚仗,才能确保脱贫成效。和贵华还积极争取各级帮扶力量支持当地的产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村与云南香格里拉兰草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订单回收合同,种植中药材7.3公顷;与维西三锅庄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土鸡养殖订单回收合同,发放养殖土鸡1500羽……通过这些措施,全村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一项以上订单产业全覆盖。菊香村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可度长期保持在98%以上。
2020年,在云南省脱贫成效考核中,菊香村成为全县的零问题村,与全县一起高质量脱贫摘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贵华说:“我将继续在新的岗位上,苦干实干、用情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