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勤俭节约永远都不过时

● 卓玛拉初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强国富民的重要环节。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勤俭节约的意识有所淡化,认为勤俭节约是过去艰苦岁月的特殊要求,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只要“不差钱”,奢侈几把、阔绰几回没什么大不了,铺张浪费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据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除此之外,在我们周围浪费现象还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公共场所的“常流水、常明灯”,有的单位办公室开着门窗烤取暖器,一些婚宴结束后满桌子的剩饭剩菜……

可喜的是,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就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批示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在迪庆的各大餐厅也掀起了“‘光盘’行动,拒绝‘剩’宴”活动,“勤俭节约”之风吹遍迪庆高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俭节约并非只是说说而已,唯有亲力亲为,才是真正的节俭。只有当全社会的每一分子都自觉履行节俭的责任和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拒绝浪费”才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虽然我们生活比以前好了,但是,别忘记我们刚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的国情并没有改变。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很少,我们没有理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对于我国而言,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亿都是大事。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提倡勤俭节约,我们的后世子孙将要面临能源枯竭的问题,人类也终将面临生存难题。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省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米,必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创物维艰”。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提醒自己,让勤俭节约不再只是一句号召,而是一种习惯。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1-07-27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22567.html 1 勤俭节约永远都不过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