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大钦
作为金沙江畔的宜居之城,这里步步见绿、抬眼望景。开发区不仅有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同时正逐步开发民生必须的功能性项目,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开发区坚持党史学习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两手抓两手硬”,聚焦全区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更好地履职尽责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在开发区主干道金沙路,云南迪庆供暖(开发区片区)项目集中供暖管网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该项目于今年5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共完成管网铺设6016米,供热站用地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有望年内完成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截至7月31日共完成有效投资4617万元,占全年投资任务的15.4%。项目计划总供热面积215万平方米,将解决开发区长期以来靠采伐森林资源取暖的问题,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定居在开发区养老的卓玛拉姆老人听到开发区建设暖气的消息后激动地给在香格里拉上班的儿子打电话:“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老两口了,开发区正在安装暖气。以后的冬季,白天我们就打打门球、跳跳舞,晚上家里有暖气,安逸呢。”
“我都没想到这么快开发区就开始安装暖气了,虽说这里气候宜人,但冬天降温时对于我们这些患慢性病的人来说也挺难受的,希望暖气能快点供上。”患有痛风和风湿病的闫师傅对于供暖项目一直念念不忘。
开发区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重点项目、民生项目为抓手,聚焦民生、办实事、促乡村振兴。
7月22日晚,随着主桥连续箱梁2个边跨两个中跨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金沙江礼仁大桥成功合龙,为两岸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剩余工程将于今年9月全部完成,届时将为香格里拉南大门打开一条最便捷的对外通道。金沙江礼仁大桥项目位于开发区境内,跨金沙江而建,桥位在金江线松园桥——拉玛落(长江第一湾)段K15+200处,该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桥宽12.5米,长473.85米,是开发区与丽江市相连接的又一座跨江大桥,打通了丽江市红色旅游景区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市金沙江红色旅游黄金线路。
松园桥至拉玛落二级公路改造项目也已经完成,项目起于国道G214线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松园桥,沿金沙江左岸而上,经水磨房、木碧湾等地,全长20.56公里。
新仁村拉托里的杨学锋望着横跨江面的大桥说:“以前要到江对面的石鼓镇,先得绕道松园桥进入丽江市龙蟠乡,再前往石鼓镇。才几年的光景,我们开发区完成了松园桥至拉玛落公路改造项目,也架起了礼仁大桥,现在到江边沿线的道路又宽又好,再过几个月我们通过这座桥就能直通丽江市石鼓镇。一座桥一条路解决了当地群众长期以来出行难的问题。”
如今,杨学锋家养起了数量可观的牛、鸡,种下了大片果木,搞起了乡村旅游。他说等桥通了,来这里的人会更多,产业发展会更好,日子会更有盼头。
在开发区礼仁村,多项惠民工程同时开工,施工车辆在1800米的江边河谷到2800米的山区中忙碌穿梭,拖拉机、装载机、混凝土整平机隆隆作响。
礼仁村最偏远的鲁礼型四组,海拔近3000米,是整个开发区海拔最高的村民小组。由于地处山区,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发区从去年起开展了农房抗震改造项目,按照一户一方案的要求,投入资金392万元完成全区244户农房抗震改造加固以及后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村民海文权正忙着摘核桃,看见有客人到连忙邀请进屋歇脚。在他家房梁、柱等关键部位上都用角钢、螺栓、扁钢套箍加固起来,墙体裂缝也进行了修补。
“几年前,我家因为山体滑坡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一提起山区的地质灾害心里都怵得慌,特别是进入雨季,村里人的心都悬着。开发区党委、管委会从去年就开始挨家挨户对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现在睡觉心里都踏实了。”海文权说。
今年以来,开发区还组织实施进组道路“窄改宽”工程,进一步疏通了山区道路,畅通了群众出行条件,助力乡村振兴。礼仁村龙洞组、龙虎二组、核桃园、鲁礼型一、二、三组,已经完成了“窄改宽”工程,路基、路面相较原来变宽了不少,修建了应急会车车道,配齐了护栏、弯道广角镜等安全设施。沿着新修的进组路,很轻松就来到开发区水源所在地——龙洞河。
在龙洞河,开发区今年启动了全州重点项目龙洞河至拉玛落供水骨干工程。工程计划建设39.23公里供水管道,建设4.6米高取水坝一座、2000立方米蓄水池4座、净水厂1座及调节水池1座,并对原新仁大沟进行整修。该项目将极大改善开发区全区供水现状,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今,无论是在开发区中心片区或偏远的村民小组,一件件为民而办的实事凝聚起了基层民心,带来了人气财气,形成了一派“路通景美人心安”的新景象。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