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和毅)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了“扫盲夜读班”的老师,一群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成了夜读班的学生,“老师”圆了“学生”的识字梦,这就是维西县维登乡富川村其普村民小组举办的“扫盲夜读班”。
每当夜幕降临,其普村活动中心的灯便会亮起来,村里的妇女们都会集中到活动中心上课。这里的学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大多是文盲、半文盲,义务教授他们的老师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农村妇女,她就是其普村民小组的会计浦银玲。
“因为村里的群众大多不识字,好多关于党委政府政策的消息发出去后,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在微信群里用语音再给村民说一遍,于是我认为有必要教村里的村民都能识点字。”浦银玲说起办班的初衷。
据了解,扫盲夜读班开办于2020年12月1日,浦银玲从最基本的拼音、偏旁部首、笔画顺序开始教授。经过一段时间后,学员们开始掌握拼音的拼写,学会了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会用手机打字了,学员们学习的热情随着扫盲夜读班的深入而高涨。
学员蜂秀琴告诉记者:“以前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上了扫盲班以后,才知道名字的偏旁是什么,笔画要怎么写,现在我已经能正确写出自己的名字。”“只要扫盲夜读班存在,我就要继续学下去,识字以后出门在外要方便很多。”学员李松仁说。
富川村委会副主任杨胜斌向记者介绍:“读了这个班以后,让群众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前很多村民觉得让孩子上学是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现在村民们为了供孩子上学个个都劲头十足。”
除了教授文字,浦银玲还会在农闲时和学员们分享杂志上的文章,通过文章向大家宣传关于婚姻、妇女儿童权益、妇女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扫盲夜读班,妇女们的知识变丰富了,认识提高了。农闲的时候,浦银玲还会邀请村里的手艺人给妇女们教授编草墩、编草鞋、织袋子、缝鞋垫的技能,让当地的技艺能得到传承。
浦银玲还在尝试进行生态种植,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乡村振兴的种子。她说:“我的愿望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