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被子植物·胡黄连

迪庆州生物多样性科普

胡黄连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隶属于被子植物,车前科,胡黄连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生长于海拔3600至4400米的高山草甸及石堆中,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

胡黄连植株并不高,约4至12厘米,基生叶呈莲座状,深紫色的花朵十分美丽,花冠呈上下对称的嘴唇形,上面密布着短小的绒毛,雨后显得晶莹剔透。

光看名字,很多人会以为胡黄连与黄连或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叫法,或者是关系极为亲近。其实两者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毫无关系,黄连隶属于毛茛科,而胡黄连则隶属于车前科,如果非要扯点关系,那就是两者都在中药界中富有盛名。

胡黄连特产于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地区,是比较原始的类群,其根状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有清虚热、解毒和杀虫之效。早在唐朝的《新修本草》中就有对胡黄连的介绍。

不过由于胡黄连分布区狭窄,加之连年采挖,野生资源蕴藏量已十分稀少,因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近些年来,科学界一直在研究胡黄连的野生资源保护以及人工栽培技术。

研究发现,野生胡黄连与栽培品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特征等方面有较大相似性或者一致,或可替代野生物种。

而对于野生胡黄连来说,最好的保护还是让它在本该生存的地方安心生存,并保持不断演化的潜力。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1-09-06 迪庆州生物多样性科普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23487.html 1 被子植物·胡黄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