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优雅的兰花指,是我在酒场捧酒干杯的习惯手势,在香格里拉很多人都会这个手势。我感觉这个捧出心、倾尽情的手势很亲切,并不由得让我想起当知青时的往事。
记得1975年我到中甸县大中甸公社曙光大队(今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村)下乡当知青不久,就参加了村里一场迎亲活动。
这天,我被主人邀约为贵宾,安排和他们家的亲戚以及村里德高望重者同坐“上八位”。“上八位”按贵宾的辈分排列入座,当中数我年龄最小,且为外来人,可见,那时村里人很认同知青这一新生群体。
婚礼上的敬茶、敬酒仪式开始后,我的邻座是阿爸扎史,只见他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茶碗,然后改为左手端碗,右手拇指和中指捏合在一起。捏合的指尖在茶碗中轻轻蘸了蘸,然后高高挥舞手指弹向空中,连续三次过后才开始饮茶。敬茶之后的敬酒,阿爸扎史同样以这个动作接过酒碗,再把指上的酒弹向空中。轮到新人向我斟茶斟酒时,我也学着阿爸扎史的样,把粘在手指上的茶和酒弹向空中。
我的动作,受到了众人的注意,人们在向我投来赞许目光的同时,也悄悄议论开来:“想不到哥哥小殷(那时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懂得咱藏家人的规矩。”但他们哪里知道我这是现学现卖,而对于这一规矩的来龙去脉,却全然不知。
我问阿爸扎史:“藏族喝茶喝酒为什么要有这么一套规矩?是为了表现动作潇洒,还是有别的什么含义?”
“一滴茶里少不了茶叶、盐巴和酥油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来之不易,把指尖上的茶水向空中弹三次,是我们藏族表示对这三样东西的敬畏。”阿爸扎史回答我。“那对待酒也是同样的动作,又该如何解释呢?”我接着发问。
“一滴酒的背后是一束青稞,一束青稞的背后是一片天地。酒是天地人的产物,我们祈愿风调雨顺,激励大家要勇敢勤劳。”阿爸扎史的话意味深长。
参加过婚礼后,我对藏族人家的礼节和风俗习惯有了一定了解。回到知青户后,我把接茶、接酒的礼仪讲述给知青同学,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说:“藏族人家的礼节真多,得好好学一学。”
之后不久,县里组织了一个赴昆明、曲靖两地的参观学习团,我有幸成为成员之一。在曲靖期间,我们被安排到沾益毛纺厂参观。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毛纺厂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准备了一个藏式的欢迎仪式。领队干部因为不懂得相关礼仪如何应酬,就把我和另一名藏族队员推到了队伍前头。
进入厂门之后,我们三人与欢迎代表互敬哈达,接着我端起主人送上的酒碗,伸出右手拇指和中指蘸过碗中的酒花,然后高举手臂把指尖上的酒花弹向了天空,连续三次后,便一饮而尽碗里的酒。我的姿态洒脱而不失礼节,宾主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意外的是,我在欢迎仪式上的举止引起了毛纺厂田技术员的注意。田技术员是负责我们参观活动的向导和讲解员。午餐时,田技术员找上我说:“小伙子,你能不能把上午进厂时弹酒花的动作再为我演示一遍?”
“这个很简单呀。”于是我以汤代酒,端起碗重复了一遍欢迎仪式上的动作。
“你知道这手势的含义吗?”田技术员问。于是我把之前阿爸扎史对我讲的话,向他复述了一遍。
田技术员比划着手型对我说:“这个手势叫兰花指,兰花指起源于佛教手印,后来还成为了中国舞蹈和戏曲中的特有手型,很多女性角色喜欢用这个手势,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藏族使用兰花指。”
原来田技术员不仅是厂里的骨干,还是一名业余的国画画师,因此他对古典文化中的兰花指很有研究。他希望我深入了解藏族使用兰花指的原因,然后写信告诉他。
回到村里后,我特意来到阿爸扎史家,再向他请教藏族在敬茶、敬酒中用兰花指的深层含义。阿爸扎史对我说:“对茶我们要有敬畏心,对酒我们要有仪式感。有什么秘诀呢?要说秘诀那就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情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含义。”
“可我听田技术员说,兰花指出自外来的佛教文化,还说是戏曲中的女性动作,您认同他的观点吗?”我继续问。
“信仰是心灵的向往,期望就在自己的手心。俗话说弹茶弹酒必有情,我们礼节中的兰花指动作代表期许和愿望。你想青稞生长在土地里,酥油产自牛身上,它们既是苍天大地的恩赐,又是劳动人民的果实,我们既是敬大自然也是敬自己。”阿爸扎史的话让我心悦诚服。
接着阿爸扎史又对我说:“小殷,你每天揉糌粑团的第一个动作是不是这样的?”说话间阿爸扎史做了一个手势。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每天吃糌粑时会本能地伸出右手中指搅拌糌粑面和茶水,竟然和兰花指的手型没有两样。“确实是这样的。”我笑了。
“所以把兰花指说成外来文化,还说是女性的特有动作,你说荒唐不荒唐?我看你认识的田技术员肯定是个书呆子。你可以写信告诉他我们藏族对兰花指的理解。”阿爸扎史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感到他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他的学问源于生活,源于唯物认知。
多年以后,我参加了工作,后来通过进修学习,懂得了更多民族文化知识,但每当我举起酒杯或端起茶碗时,我便自然会想起阿爸扎史,会想起田技术员,也对兰花指有了更多的体会,总觉得它像一朵美丽的花,绽放在藏家人充满欢庆的歌声里,绽放在村民们喜获丰收的节日中,勾起我满满的回忆。
● 殷著虹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