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萍
中秋节当天是假期最后一天,因老家距工作地较远而无法在节日当天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不免感到些许遗憾。而父亲却说,只要能时常团圆就不在乎过节的形式,时常团圆就相当于过节。确实如此,团圆不应中秋节专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参与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身体,因为他们期待的不仅是儿女成才,更多的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在我州广大农村,由于年轻人大多在外求学、工作,老年人独自劳作生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老年人不仅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更重要的是缺少精神慰藉。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意指常在父母身侧,陪伴他们变老,这是最大的尽孝。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无法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但不管工作再忙,也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即使相隔再远,也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
回到家里,除了陪伴父母以外,我们应该放下手机,积极参与父母的日常生活,定期带父母去检查身体。父母年纪大了,生活中有些小细节很容易忽视,回家期间,我们可以检查电器电线等是否老化、冰箱里的食物是否过期、药箱里常备药品是否还在有效期内;可以下厨,给父母做一顿美食;可以帮父母修剪指甲、梳梳头发;也可以陪着父母散散步、买买菜……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要善待家里的老人,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
古往今来,人们早已习惯于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遥寄于中秋的故乡或自己牵念的远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便利的交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除了节日外,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将“团圆文化”发扬光大,让“常回家看看”不仅以歌曲的形式广为传唱,更要以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的担当。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