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建设美好人居环境 为乡村振兴夯基固本

● 王靖萍

国庆假期笔者回老家过节,丰盛的晚餐刚上桌,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焚烧垃圾味道,大家一时兴味索然。家里人说,虽然现在政府不让在家焚烧垃圾,但由于农村的垃圾堆放点较远,很多村民仍然会在自家周围找一块空地焚烧垃圾。

当前,全州各县(市)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广大农村也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滞后,户厕改革不彻底,建管用不统一,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仍需社会各界不懈努力。

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设施,合理调配农村环境管理人才,加强地方党政“一把手”生态环境观念及业务培训力度,积极发挥地方党委、政府能动性,统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目前,我州许多乡(镇)政府所在地都建立了排污管网,但由于没有建立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排污管网无法投用,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在各乡(镇)也很罕见。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我州各有关部门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谋划并向上争取更多有利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项目,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为乡村振兴夯基固本。

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期间,我州各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爱卫大扫除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行焚烧垃圾、随意倾倒畜禽粪污等现象仍然存在,而我州农村环保工作主要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等项目建设为主,未足够重视健康卫生意识等习惯培育,农村群众的环保观念仍然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体现在改善环境,更要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农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针对不同地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我州可依靠鲜活案例、横幅标语、通俗语言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卫生知识普及,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勤洗手、用公筷等习惯革新环保观念、改变群众行为,特别要加大对儿童、孕妇等群体的宣传及帮扶,引导农村家庭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1-10-0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24217.html 1 建设美好人居环境 为乡村振兴夯基固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