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属,多年生、稀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通常丛生,或单一。单叶全部基生或兼茎生,有柄或无柄,叶片全缘、具齿或分裂。茎生叶通常互生,稀对生。花通常两性,有时单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黄色、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多组成聚伞花序,有时单生,具苞片。花托杯状(内壁完全与子房下部愈合),或扁平,萼片5,花瓣5,通常全缘,脉显著,具痂体或无痂体。雄蕊10,花丝棒状或钻形,心皮2,通常下部合生,有时近离生,子房近上位至半下位,通常2室,具中轴胎座,有时1室而具边缘胎座,胚珠多数,蜜腺隐藏在子房基部或花盘周围。通常为蒴果,稀蓇葖果,种子多数。全球约有400余种虎耳草,分布于北极、北温带和南美洲(安第斯山),主要生于高山地区。我国有203种虎耳草,南北均产,主产横断山区—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的高山地区。
滇西北虎耳草,多年生草本,密丛生,高2至4厘米,花果期为7至9月,生于海拔3500至4800米的山坡岩石隙,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德钦阿墩子。 (方震东 供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