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珂东子/文 江初/图
一、 深情的弦子
阿若康巴翻过东拉山
由此东去朝拜阿尼卡瓦嘎
静立在阿尼的身边
倾不尽心灵的诉说
拉起悠悠的弦子
絮语如雪花飘飘洒洒
阿若康巴翻过东拉山
由此西去拉萨日光城
静立在大昭寺默默祈祷
倾不尽心灵的诉说
拉起悠悠的弦子
心宿如拉萨河悠悠潺潺
横断山的东南一带,“三江并流”弦音悠扬的康南峡谷,那里的人们爱雪山,爱弦子。太阳从东山到西坡,伴随不息的江涛,不停循环着日出日落的精彩。从故乡到拉萨,那是他们人生辗转回步的吉祥之旅,一路弦子,一路飞歌,他们叫阿若康巴(康巴伙伴)。玉树高原发现八千年前的古墓,那时已经有各种生产工具。据说,很早以前,玉树高原牧业发达,于是,游牧民族顺江河源头迁徙而下,源头是玉树,那里有囊谦县,囊谦是“内部发达”的意思,也是“内阁大臣”之意。最主要是那里有冉古——牛角弦胡,是毕汪(弦胡)的祖先。从源头向东,顺雅砻江迁徙而下的人们,赶着最纯种的牦牛与山羊,来到九龙县,渡江之时,羊皮筏子没办法载牦牛过河,于是老祖宗们留下一群人一群牦牛在九龙谷,所以,世上最大的牦牛在九龙。先民们赶羊继续南下,一路留人,一路宰羊,羊皮搭肩继续南下,于是,尔苏藏族、纳西、彝族、普米族、摩梭族,直到缅甸黎族……都披挂羊皮,都说是为了纪念披羊皮于肩而来的祖先。
据说,北方野牦牛角做成的弦子,流传在巴塘、芒康、德钦、察隅等农区,几代后,北方带来的牛角琴旧了,牛角破了,人们想找到野牦牛角做琴筒,需要翻山越岭几年才能到源头找到野牦牛。后来,农区的人们在森林里发现杜鹃木可做琴筒。杜鹃木琴筒保留牛角琴筒从粗到细的造型,琴轴上雕刻各种塔状图案,琴身较短。传说就是这样,没有具体的依据,弦子就成了唯一的依据。
我们的思维,从北方的巴颜喀拉山到南方的印度洋,从西边的沱沱河到东边的太平洋。江河流淌万载,弦音却在历史里依然谱写时光行走的美好韵律,记录着时光行走的步履,依然在江河的源头潺潺流淌,多么美好啊!
后来,因为弦子的演奏技艺越来越好,弦子越来越动听。与其回味历史不如陶醉在琴声里。
有关毕汪琴制作工艺以及用料非常讲究,智慧的藏族人民把弦子的制作工艺与用料用弦子演唱出来,就是关于赞美毕汪的弦子曲《扎念曲扎降措》:
弘法妙音金弦子
需用各种好材质
达玛木(高原杜鹃树)来做琴筒
龙玛(山柳木质轻而结实)木来做琴柱
羔皮搭上金鞍子
马尾撑在银弓上
这是父亲一直爱唱的一首弦子,在康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沿岸的乡间,这是一种传承弦胡制作工艺的方式,民间乐器制作工序用歌颂的形式来传承的,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是值得骄傲的。 毕汪琴从琴头到琴足都有讲究。琴的结构与六道轮回有关。琴头必须是塔子,寓意为上部神域,如今,人们的思维开阔了,琴头也出现了牦牛头、马头、龙头甚至鹰头。琴轴到琴筒之间寓意为人间,公弦为佛祖,母弦喻为度母,琴颈线将公母弦紧紧缠住,就像天上的黑白云朵相遇而出雷鸣一样,使琴声更加悠扬动人。琴筒包羊羔皮,寓意为雪域高原,琴鞍为北方冈底斯神山。琴底部出头的琴足,是因为下部地狱的众生也需要听到优美的弦子。轮回的圆与弦子舞的圆也不谋而合,所以,作为一个深爱弦子艺术的人,第一要尊重毕汪,第二要倍加爱惜自己的乐器,弦子艺人们时常会把毕汪放在火塘上方的梁架上,第一是为了保持木头与羔皮的干燥,其二是让炊烟熏染出黑亮之光度。每逢上山砍柴会特意选取上好的松木,取松脂带回家烘烤后滴在琴筒与琴柱接合部,方便在弓弦擦松脂。由于毕汪演奏的最高音局限于高音1(do),毕汪演奏几乎不用下把位。于是,为了美观,德钦的毕汪艺人会在琴柱上雕刻莲花纹、长城纹。
二、 “三江”之岸 弦音悠悠
长在弦音萦绕的金沙江边,是我的福气,老祖宗留下了千年唱不尽的弦子,让我们享之不尽。感谢卓越的祖辈,让我们在大山怀里,聆听弦韵悠悠。
从1985年开始,我行走在田间地头,寻找心灵的歌,这些以弦子组成的种种乐段,时时陪伴我,来到离故乡很远的地方,寻一块安静地整理。这种乐此不疲的行走让我感觉自己是一颗音符。
卡瓦格博如一座中心轴,将弦子这样美妙的音韵辐射在他的周围,巴塘、芒康、德钦、得荣、维西、察隅、左贡、贡山,弦子就在这些地方播种开花结果。
歌与语言有关,语言与人的个性有关。在康南被弦子渗透的“三江”流域,各地的语言个性有差异。巴塘话有清幽之雅性,芒康话有浑厚之雄性,德钦与察隅话有甜美之柔性。弦子的个性也与各地语言个性一样。巴塘弦子优雅,芒康弦子洒脱,德钦弦子柔美。
从韵律形态上区分,巴塘弦子的旋律组成音符简易,容易传唱。芒康弦子旋律音型蜿蜒曲折又富有男子的洒脱之气。德钦弦子旋律婉转有女性的柔美韵味。
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从高高的唐古拉山涓涓汇成江河,“三江”如三条金项链一样镶嵌在康南,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卡瓦格博巍巍挺拔,如老人传唱着远古心韵。
透过浓郁的梵香,我们还可以闻到深厚的音乐气息,因为有阿尼卡瓦格博,德钦弦子富有灵气:
呐喊生山歌,
山歌生锅庄,
锅庄生弦子。
拉起弦子到拉萨
壬,壬,壬!
弦子从古老的锅庄演变而来,加上后来弦胡演奏的运用,愈加使弦子的旋律美起来,脚步飘起来,让一种歌舞形式年轻了起来,在村里,弦子是年轻人的最爱,也是老人们诉说心事的最好方式。在巴塘、芒康、德钦的三大弦子风格里,德钦弦子的演奏技巧和弦子的旋律较为张扬,左手下把位的跨越使德钦弦子动人起来,悠扬起来,使弦子不再那么拘束,不在较窄的音区辗转反侧了。琴弓拉奏的力度和节奏也活了起来,让舞者起舞,让歌者放歌。
三、舞韵词端
一弯弦月
撩起一夜弦舞
琳琅圆满舞场
一把弦琴
等你,踏香而至
平仄的韵脚
点燃夜的美丽
我莲步轻移诗中踏歌
你衣袂飘飘舞韵词端
轻奏悠悠月色弦音
点燃袅袅月夜情韵
演绎琴瑟和鸣
弦舞蹁跹
万年情长
德钦藏语称为“འཇོལ” ,音译(居尔),德钦弦子འཇོལ་གཞས།音译为“居尔谐”。德钦弦子的歌词除了相聚、分别、相爱、赞颂、调侃等形式以外,还有一种叫“悲喜之歌”,是生长在峡谷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抒怀,对生活历练的总结。德钦弦子作为峡谷人的代表性弦子,词韵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歌词表达生活阅历的苦乐,韵律也婉转抒情。这种美妙的修饰音就是弦子真正的灵魂。调性从属关系的反复利用是为词和婉转的修饰音做骨架,于是弦子如美人般婀娜多姿,那么迷人。如果内心深处没有纯净的信念,美妙的韵律怎么会悦耳呢?起于心,悦于耳,就是最美好音乐。比如喜忧词:
སྐྱིད་བྱུང་ན་རྒྱ་གྲོང་ཕ་ཡུལ་རེད།
སྡུག་བྱུང་ན་ལོ་ཆུང་འགྲོ་མོ་རེད།
ཁྱོད་འགྲོ་མོ་རེད་ཐལ་མ་བསམ་རོགས།
ཁྲི་སྡུག་ཉི་མ་ཁྱོད་ཀྱི་མགྲོན་རོགས་རེད།
心中的故乡让我喜悦
身在异乡令人烦愁
游走的孩子莫忧愁
太阳是你永远的伴侣
“东拉山的达玛开,马帮阿哥来拉萨”,这是一种浪漫的期待,拉萨的女子就这么盼着马帮阿哥的到来,在那个年代,茶马道上的汉子就是用大理的毛巾与优美的弦子迷住了拉萨姑娘。茶马古道从云南大理至拉萨,德钦是必经的茶马古镇,升平镇,寓意为歌舞升平,可想而知,茶马古道上歌舞翩跹,那些拉着弦子,赶着骡子的马帮汉子,在长长的茶马古道来回不停。那时候,他们是最好的信息传递者,各种文化也随着马帮汉子的来往传播融合着。弦子从锅庄演变而来,后来有了茶马文化,马帮汉子们把外来的歌韵融进弦子,又把各地的弦子融合,德钦弦子自此也就愈来愈丰富和优美。茶马古道,传出去茶文化,带进来各种歌谣。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阿珂东子,本名陈勇,四川巴塘人。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阿珂东子致力于藏族“新传统音乐”的创作与推广,创作近千余首歌曲,改编300多首民歌,出版40多部民歌专辑,收集3000多首藏族民歌,并集成数据库,策划导演多个大型歌舞晚会。CCTV3《艺术人生》 、CCTV15《民歌中国》、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都市串串香》、康巴卫视、旅游卫视《有多远走多远》《成都晚报》 对他进行过专访。歌曲代表作:《草原上的骏马》《慈母颂》《雪山的依恋》《阿尼卡瓦格博》《异乡情人》《阿妈的青稞酒》《我的德钦》《爱的雪山》等。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