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收假,返城务工及上班的人员增多,根据各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核酸检测需求也不断扩大。同时,很多人为了防控需要也在打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针。
那么,打了疫苗之后多久才能进行核酸检测,会不会影响结果呢?近日,南昌疾控微信公众号就相关问题发文提醒,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员48小时后方可进行核酸检测。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1年9月下发的《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明确,被采样人员采样前48小时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南昌疾控表示,相关报告显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可能检出假阳性结果。这是因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会“咬”人的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病毒已经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病毒核酸片段。简单来说,灭活疫苗就是把活病毒活活“整死”,但又能有效诱导人体免疫产生抗体。
另外,在接种过程中,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注射器排气、接种后注射器或疫苗瓶内的液体残留等,可能会以液体或以气溶胶方式,污染接种场所的接种台、墙壁、门把手、走廊、接种人员和受种者衣物等物体表面,当前使用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灵敏度极高,如在核酸片段被降解前进行采样,很可能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南昌疾控提醒新冠疫苗接种场所工作人员和受种者,如需进行核酸检测,请在做好全身清洁(如洗头、洗澡、清洁口鼻),离开接种场所至少48小时后方可采样。
紧急情况下,如需进行核酸检测,请主动向医疗结构告知近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避免因检测结果不准而对出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