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寄情春风杨柳

● 殷著虹

今年1月11日,我的散文《雪山那边“走来”的垂柳》发表在《迪庆日报》副刊。于是有两位读者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这篇文章是否写的是真实故事。我说:“这是真实的故事,这棵柳树就长在香格里拉纳帕海湿地‘网红打卡公路’的边上,只是人们经过时光顾着欣赏劈波斩浪的水花,忽视了路边的杨柳树。”

近20年来,垂柳在香格里拉市被广泛栽种,是最常见的树木之一。可在我当知青的年代里,在高海拔地区见到垂柳,确是一件让人惊喜和稀奇的事。所以我对这棵雪山那边“走来”的垂柳,总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觉得它见证了我的青春往事,承载着我的岁月乡愁。

当我沉浸在往事之时,2月20日晚,北京第24届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节目《送别》,再一次让我想起雪山那边“走来”的那棵垂柳,继而“折柳赠别”成了我对北京冬奥会抹不去的深刻记忆。

古往今来,随风飘舞、婀娜多姿的柳树是文人墨客的寓意之物。赞美柳树的平凡伟大、歌颂柳树的顽强生命力,恐怕是古今作者的共同意愿。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杨柳枝》中写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说的是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宋代诗僧释志南在《绝句》中写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表现了春风的柔情温暖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我的《雪山那边“走来”的垂柳》一文,描写的是柳树默默扎根高原,和它给我的启示及联想。

我少年时曾在鹤庆县城小学读书,在那个苦涩岁月里,水乡的旖旎风光给了我美好的记忆。而在美丽的景色当中,最让我心生喜爱的却是垂柳。那时我们上课没有课本,老师把《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诗词当做课文教给我们。毛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我们最爱读的诗,我们也喜欢上了诗文背后的故事。那时,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在鹤庆县深入开展,由此“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诗句不仅被人们广泛引用,而且还被人谱了曲传唱,作为春联贴在家家户户门口。

1971年4月,母亲来到鹤庆接我和弟弟、妹妹回中甸(香格里拉市旧名),母亲要我背诵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之后母亲说:“我带你们到丽江黑龙潭看看,那里有一副绝佳的对联,能让你学到更多毛主席的诗句。”果然我们在丽江停留期间,母亲带我们到了黑龙潭,她让我把得月楼上的对联抄录下来。得月楼有两副对联,母亲指着其中的一副对联对我说:“你看这副对联多么绝妙啊!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这副对联用了毛主席的四句诗,而四句诗分别出自四首诗词。”那时的我不懂得楹联,只觉得能把毛主席诗句重新组合成对联很有意思,也才知道这副对联是郭沫若书写的。正是这副对联使我对春风杨柳多了一份美好的记忆,还懂得了母亲叫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回到中甸后,我到中甸一中上学。那时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老师为了让没有见过垂柳的同学理解课文,便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垂柳,好让我们去想象“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场景。可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有引来同学们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想象,倒启迪了大家别的方面的想象。于是有同学提出垂柳一定是把柳树倒栽在地里,从而长成了枝条下垂的树。为此,我们走出校园,砍来了几棵高原红柳的树枝作树干,把红柳树干倒种在校园里,大家都期望这之后能生长出高原上的垂柳。

在大家的呵护下,不负众望的树干上冒出了新芽,接下来树芽长成了树枝,可却没有往下垂落的迹象。第二年,红柳树依旧在春风中继续开枝散叶,可蓬勃旺盛的树枝始终向上。直到我们中学毕业时,根深叶茂的红柳已经长成了大树,但它也坚定地证实了自己不可能成为垂柳。于是我和同学们一样,对春风杨柳更加有了一种向往之情。

中学毕业后,我们成为了知识青年,当时为了推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广播里每天都在播放知青歌曲,其中《党是春雨我是苗》是当时最流行的歌。“红色的山水美如画,广阔天地安新家。曾经排排杨柳树啊,枝叶青青照夕阳。党是春雨我是苗,我学杨柳把根扎。贫下中农勤浇灌,阳光雨露心头撒。一辈子扎根在农村,革命青春放光华……”我是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到了农村的,那时我对歌中的杨柳有了新的感悟,却又遗憾我下乡的高海拔藏族村落中没有歌里所唱的杨柳树。

在之后的知青岁月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纳帕海湿地看到了一棵垂柳。于情、于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打动了我的内心。于是我开始打探这棵柳树的来历,倾听牧民讲述它的故事。正因为它和我一样,是从他乡走进高原的,于是我对这棵柳树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见到它优雅的风姿,就让我更加深深爱上了这方依山傍水的土地。

我在这棵柳树的陪伴下,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知青生活。它始终引领我顽强劳作、不怕困难,也始终教育我坚守淳朴、不忘初心。如今40多年过去了,当我安享在“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之下,我对杨柳也就更加情有独钟。确实,柳丝吐翠,柳絮扬花,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人们向往春天、想要留住春天,希望春天常在、无边风月。为此,我真希望祖国大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而我们在风光无限的道路上,一路春风、一路凯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2-03-15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28199.html 1 寄情春风杨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