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丽娟
热巴舞是由热巴艺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一般以村为单位进行表演,整体表演的过程以击鼓、甩牦牛尾巴为基础,并融合说唱、杂技为一体,全程演出时间长短不一。2006年,热巴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可以把热巴舞教学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小认识热巴舞、熟悉热巴舞、喜爱热巴舞、传承热巴舞。
一、热巴舞的起源和特点
热巴舞历史悠久,其由来众说纷纭,一种传说是由米拉日巴开创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高僧为降妖除魔而创造的,其共同点都说热巴是为了降妖除魔而产生。其实,热巴舞是广大民间艺人经过长期的摸索,演变、融合,最终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其舞蹈把阳刚和柔美融于一体,整个过程奔放而热烈,柔和而舒展,表演者尽情展现自己的肢体动作,搭配上优美的服饰和完美的音乐,体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也让观众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在表演过程中,男女击鼓而舞,男舞者一手持拨浪鼓,一手持牦牛尾巴,讲究单腿旋转和各种蹦跳动作。女舞者一手拿鼓槌,一手拿手柄,高举过头如孔雀开屏,表演跳跃、转身等动作,还将裙子上下翻飞,传达喜悦的心情。热巴舞者要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表现力。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将传统的舞蹈动作和现代健美操动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种。
二、热巴舞传承面临的问题
热巴舞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其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发展对热巴舞传承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拉近,地区之间和民族之间差异正逐步淡化,人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与过去封闭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热巴舞同样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定程度导致传统文化被忽视。
(二)缺少专业的传承人
生活在藏族地方的人,十分喜爱热巴艺术,并以拥有这门艺术而自豪,但热巴舞的爱好者仅限于业余时间进行热巴技艺的学习交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容易致使热巴舞深层次内涵的缺失。
(三)活动经费不足
热巴舞的传承主要靠民间艺人,缺乏活动经费。
三、学校传承热巴舞的建议
学校有活动场地、有师资力量,具有保护和传承热巴舞的条件。
一是可以在民族文化课中有计划地进行热巴舞讲授,让热巴舞更好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热巴舞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二是运用多种方式有效宣传、推广热巴舞。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热巴舞等民族舞曲;在文体课、兴趣小组等活动中,讲述热巴舞的故事,讲解藏族酒歌、藏族服饰文化和藏族婚俗习惯等,并将这些民族文化更好地与热巴舞相结合,编制有特色的热巴课间操,在学校推广。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传统热巴舞,在“六一”、元旦等节庆活动时表演。还可以运用比赛的方式传承,如开展热巴舞比赛、“我和热巴舞的故事”征文竞赛,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讲述热巴舞,从而让热巴舞文化根植于心,从小学习热巴舞、热爱热巴舞,更好地传承、弘扬热巴舞文化。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