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网记者 张雪飞
多种文艺样式齐上阵,丰富精神食粮送基层。7月15日至20日,云南省文联文艺轻骑兵基层行第六小分队赴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家们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举办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书法等讲座,为迪庆州的广大文艺爱好者奉献了一场场丰富而精彩的文艺盛宴。同时,文艺家们还深入到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等县市采风,让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享受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云南的多样与丰富,造就了人们各不相同的云南印象。大江大湖、大山大川将云南的各个‘小地方’分割开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云南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雷平阳认为,流传在云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很多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有很大的改写、提升空间。“云南作家要增强文化自信,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深刻了解、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学会把这些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激活,找到生活中的小细节,把古老的文明以现代的方式来演绎,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作协常务理事朱曦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地域文学与文化领域的研究。他在讲座中指出,近几年来,云南文学优秀作品不少,成就不俗,社会反响热烈,如报告文学、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优秀诗歌等层出不穷。但与国内文学创作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云南文学创作尚有差距,扛鼎之作不多,茅盾文学奖至今无人获得,恢宏大气、底蕴深厚的优秀力作还不够。他从新时代云南文学创作应予高度重视的问题、作家优化再现与表现的方式等角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云南文学的使命,并以《太阳转身》《独龙春风》两部作品为例,对新时代云南优秀作品的呈现方式进行审视,重点探究了文学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对作家的影响问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汤海涛以云南本土优秀美术作品为例,阐述了云南美术现象的发生及其文化效应。他认为,在云南文化环境中,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和创作形式,形式的一翼,足以产生蝴蝶效应。云南美术发展有四条主线:一是以廖新学、刘自鸣为代表人物的以西方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体系;二是以梅肖青、林聆为代表的以高昂革命视角为主导的昆明艺术创作群体;三是以袁晓岑、王晋元为代表的以自我阐释为中心的外来艺术力量;四是以黄永玉、袁运生等为代表的以高超艺术造诣表现为首要的中国美术大家。他表示,云南形式多样性的艺术根源是云南多样化的文化,云南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贡献不容低估。
文艺家们的讲座干货满满、案例有趣,让广大学员不仅认识了云南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还体会到了艺术家创造的勤奋与艰辛,领略了云南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迪庆州书法家协会理事宋飞华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性,听后在对当今世界的艺术发展潮流有进一步认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文艺爱好者受益。
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厨房的秘密”的播出,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一种用来炖煮鲜美鸡汤的黑陶锅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特点是黑、薄、光,有着“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誉。
尼西藏族黑陶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汤堆村特有的泥土制作而成,需要经过采泥、碎泥、晒泥、揉泥、塑形、雕花、烘晒、烧制等制作环节。藏族黑陶可用于制作土锅、茶罐、酥油灯、火盆、花瓶等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在汤堆村,与黑陶一样闻名遐迩的,还有桃花。群山环抱、雪山脚下的汤堆村,栽满桃树,每到春天,田野里、屋舍旁,千树万树桃花开,为这个藏族村庄披上粉红色的薄纱,蜂蝶翩飞,花香醉人,引得游人纷至沓来,踏青赏花观景,俨然成了“高原桃花源”。
7月16日,文艺家们来到汤堆村采风。此时桃花已谢,一串串鹌鹑蛋大小的桃子,把枝头都压弯了。文艺家们了解到,自开展旅游扶贫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在汤堆村开展了道路整治、人居环境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环境改造提升项目,提高了村里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准。现在,汤堆村打造出“三四月份赏桃花、七八月份采松茸、九十月份摘苹果、全年体验黑陶制作、观赏尼西情舞”的特色生态观光体验旅游项目。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厨师、服务员、售货员、保洁员、黑陶体验师给汤堆村的适龄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全村共有200余人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看到村里发生的巨变,在外打拼多年的汤堆村致富能人扎巴返回家乡,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他投资近千万元打造高端民宿,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在与文艺家们座谈时,他笑容满面地说:“让游客来了赏桃花、吃尼西鸡、学做黑陶、观尼西情舞、泡藏药浴……我相信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汤堆村将会成为香格里拉旅游的新品牌。”
在近一周的时间里,文艺家们除举办各种讲座外,还先后到德钦县图书馆、明永冰川葡萄园、维西县康普乡康罗安置点、维西县大词戏古乐团开展采风活动。每到一处,文艺家们都用动听的歌声、精彩的书法、高超的摄影惠民乐民,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了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文艺家们表示,文艺轻骑兵基层行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向群众奉献技艺的机会,也提供了艺术家们向群众学习的契机。“看到群众开心,我们也有浓浓的幸福感。”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