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传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方向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纵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第一卷的首个专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卷的首个专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卷的首个专题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第四卷的首个专题是“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卷的第一个专题“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卷鲜活的题眼,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后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集中体现,“更好”二字则表明第四卷与前三卷在逻辑上的连贯性与发展性,彰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大政治定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纵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各卷,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跃升,大大拓展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第一卷的第二专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四卷的第六专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这些内容一脉相承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人民”的诸多重要观点,人民性也全面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卷中。第一卷第十六专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四卷第三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些内容充分凸显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属性,深刻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什么“能”和如何实现长期执政的成功密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出新的号召,指明前进方向。
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再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不断认识深化和发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各卷中全面体现。第一卷的第十六专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和第十八专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第二卷第五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三卷第二专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四卷第二专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一脉相承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彰显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并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实际成效,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造出无愧伟大时代、不负各族人民的历史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载《云南日报》2022年8月29日第7版)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展现了2020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是一个整体贯通的体系,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成果的发展脉络和整体风貌,是全面系统反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和权威著作。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