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云 上 之 歌

◇ 孙国

“这里的山脊高过云头,这里的太阳晒化石头,这里的孤独没有尽头,这里的哨所守望在高天里头……”这是驻守“云岭第一哨”的官兵们所在之地的真实写照。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北部的滇川边境东旺乡,南与格咱乡、尼西乡毗邻,北与四川省乡城县洞松乡、白依乡接壤,西与四川省得荣县八日乡、奔都乡、古学乡、子庚乡相邻。这里雪峰林立,河谷纵横,素有雪山峡谷之美誉。西北部有大片的高山牧场,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地,因此得名“虫草山”。

虫草山的虫草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的虫草茎粗尾细、体型饱满、色泽美观,属虫草中的精品,平均年产虫草30余万棵。因为这里的虫草资源丰富,云南和四川驻地民众产生利益纠纷。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从2016年起,武警官兵进驻虫草山开始担负起执勤巡逻任务。

忠诚不需要太多言语,但需要长久的坚守

“有些战士从新兵下连就来到虫草山,大山、板房贯穿于军旅生涯的全部,直到退伍前,才有机会回到支队营区,看一眼算不上繁华、却与虫草山天壤之别的香格里拉。他们没有经历过刀光剑影、炮火硝烟,也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但他们依然是英雄,他们的事迹一点也不比战场上的英雄逊色。”武警迪庆支队政委何长刚面对笔者发自内心地感叹。

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睡觉都变得很艰难。“刚来那几天,大家都是整晚整晚地失眠,好不容易睡着,感觉胸口压着块石头,很快又被惊醒。”在卡点负责带队的武警云南总队驻迪庆某机动支队某部教导员万良军说,高原的夜晚寒冷、风大、湿气重,官兵们睡觉铺两床垫褥,盖两床被子,有时甚至还要加一床睡袋,这样才能勉强应付一夜,而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仍让许多初上高原的官兵整晚头痛欲裂,难以入睡。按照国际通用海拔划分标准,3500至5500米被定义为超高海拔,4000米以上,每增加100米就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到4500米以上,每增加50米反应就会更加强烈,人体一旦产生高原反应,就不是简单地依靠意志就能坚持过去,头昏脑涨、胸闷气喘、腿脚无力,甚至一些危及生命的病症会对身体造成最直接的摧残,感冒、咳嗽这些在平原地区可以不治自愈的病症在高原一点都马虎不得。战士黄健在一次巡逻时,手被树枝划破了皮,过了20多天也不见好,最后,1厘米的小口子变成一个3 厘米长的疤。

迪庆支队担负虫草山执勤任务时,一名叫王凯的新兵上山第一天就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时任勤务中队中队长曾昭年连夜带车从东旺乡崩巴村赶往山上把新兵接了下来,送往乡卫生院。由于抢救及时,才挽救了他的生命。没有想到的事,三天后,王凯又要求再上虫草山,上山不久又因高原反应被抬了下来,但他没有放弃,反复五六次后,他终于适应了。我们见到他时,高原已经给他脸上永久地留下了“高原红”,他却说青春无悔,因为过程美丽。

家在南方的原迪庆支队三中队二班班长董光泽有一次给家人打电话,说这边正在下雪。家人打开视频见他穿着大衣,正气喘吁吁地爬行在皑皑白雪的山脊上,那里的氧气只有陆地上的40%。后来他跟家人开玩笑说,我这里锻炼有效果,因为在这里徒手行走,也相当于在内陆身上背负了一百斤重的东西。

在执勤卡点设立的流动图书箱里,有以前的执勤官兵写下的感悟:“忠诚不需要太多言语,但需要长久的坚守。”这句看似普通的言语却成了虫草山执勤官兵们的共同心声。

条件艰苦,但我们愿意留下

在高海拔、严寒缺氧的地方单独执勤是很辛苦的任务,同步组织好军事训练是保持官兵体力、士气的重要途径,也很考验管理者的经验和方法。

首次进驻虫草山时,原驻迪庆某机动支队某部中队长邝敦南带着几个老士官踏遍崩巴村宿营地附近地域,却找不到一块完整、可供训练的用地,看着宿营点周围的陡峭山崖和曲折山路,他说:“没有场地,向大山要;没有器材,咱自己造。”当天下午,邝敦南就带领战士们在板房旁边清理出一块平地,用木桩摆出30X2蛇形跑的场地、在大树上吊起了攀登绳。中队的“四小工”还用木头做出了400米障碍的障碍物,100米的跑道难以实现,邝敦南就把障碍物灵活分组,战士们多跑上几个往返也能达到训练效果。执勤之余,邝敦南还会带着大家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跑步,这样的训练很锻炼脚底板和身体平衡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官兵排解内心的孤独与烦闷。

执勤分队单独驻守环境恶劣、地势复杂的虫草山,没有条件组织实弹、实投训练。为了让战士们打牢军事基础,邝敦南组织大家在山坡上用石头摆出“安全区”“射击地线”,战士们就可以举着空枪练习瞄准击发和手榴弹投远投准练习,慢慢积累下来,战士们的军事技能在虫草山一点都没落下。同时,邝敦南还发动官兵自发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单杠一练习等简单科目训练,偶尔还和战士们进行比武,在汗水与激情的碰撞中,官兵们的关系不觉又融洽了许多。执勤分队的通用五项成绩在全支队名列前茅,士官岩桐还积极出战总队教练员比武,斩获佳绩。

在近乎与外界隔绝的虫草山上,如何让官兵更好地生活与执勤同样重要。山里昼夜温差大,到了晚上战士们钻进睡袋再裹上两床被子依旧会被冻醒,邝敦南积极协调支队保障部门送来了几个火炉,晚上柴火燃起的微光就成了大家睡个安稳觉的希望,邝敦南和几个班长睡在离火炉最远的铺位。平时休息的时候,火炉也成了烧开水、加热馒头、战友聊天的好地方。

驻迪庆某机动支队政委和丽光曾多次来虫草山蹲队住班,他每次来这里都能发现执勤点位的板房在慢慢“进化”。战士们自己整修的洗澡间、厕所干净整洁,炊事班从锅炉房连接出来的水龙头时刻都能流出热水,用废弃的网缝制成的球网绑在树上就能打一场对抗赛,平时中队的演讲比赛、读书活动、节日晚会也在自导自演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政治工作处又为战士们及时送来了图书和文娱器材,邝敦南专门在板房的一角搭起了书架、摆上两套桌椅,就成了大家看书学习的好去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执勤分队被武警部队评为“武警部队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邝敦南津津乐道的是:“尽管虫草山条件很艰苦,但38名老兵里有20人递交了留队申请书,预提士官人数在全支队是最多的。” (未完待续)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2-08-3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31842.html 1 云 上 之 歌 /enpproperty-->